竇科峰院士介紹:這是醫(yī)學界第一次將基因編輯豬肝植入人體內(nèi),,在目前觀察的96小時內(nèi),移植的基因編輯豬肝臟,,在人體內(nèi)能夠發(fā)揮生理功能,,正常分泌膽汁,說明有可能替代人類肝臟,。該項研究的順利開展,,是異種器官移植領域的重大突破,,也是異種肝移植向臨床邁進的關鍵一步,為下一步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數(shù)據(jù)支撐,。
微信公眾號“空軍軍醫(yī)大學”消息,,3月10日,,在中國科學院竇科峰院士,、肝膽外科陶開山主任帶領下,空軍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異種肝臟移植臨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將一只多基因編輯豬的全肝以輔助的方式移植到一位腦死亡患者體內(nèi),。術中,移植肝臟恢復血流后即刻分泌膽汁,,未見超急性排斥反應,已持續(xù)工作超96小時,。經(jīng)科技查新,,國內(nèi)外未見同類報道,屬世界首例,。
竇科峰院士,、陶開山主任等主刀手術
該研究首次探索了“基因編輯豬-人”肝臟異種移植的可行性,在科學理論創(chuàng)新,、核心技術攻關,、軍事醫(yī)學應用等方面取得原創(chuàng)性突破,將在救治修復,、功能重建,、移植替代,特別是重要臟器移植中發(fā)揮不可替代作用,。
我國有近4億肝病患者,,700多萬肝硬化患者,同時,,每年新增30萬~50萬的肝衰竭患者,。對于肝衰竭,,肝移植是唯一有效根治方式。現(xiàn)實中,,很多人因等不到人類供肝而失去生命,。而異種肝移植不受供肝數(shù)量限制,可使更多終末期肝病患者獲益,,未來可能完全替代同種肝移植,。
2021年至2023年,異種移植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均取得巨大進步——美國相繼開展了4例基因編輯豬-腦死亡受體腎臟移植,、1例基因編輯豬-腦死亡受體心臟移植,、兩例基因編輯豬-人心臟移植手術,這一系列醫(yī)學突破引發(fā)了廣泛關注,,使得“以基因編輯豬為供體的異種移植”成為緩解“移植器官短缺”的新希望,,極大地鼓舞著科研工作者,。
目前,國際上關于異種肝臟移植的研究,,尚處于“使用狒狒、獼猴等動物作為移植受體”階段,。據(jù)竇科峰院士介紹,,相對于腎臟和心臟,,肝臟涉及合成、分解,、凝血,、解毒和免疫等功能,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更為復雜,,因此,,基因編輯豬的肝臟還不能完全替代人類肝臟發(fā)揮功能,異種肝臟移植技術難度和科學意義更大,。如何推動異種肝移植走向臨床,,是當下領域內(nèi)學者十分關注的難點科學問題。
董海龍教授,、陳敏教授等為供體豬實施全麻
從“2013年亞洲首例轉基因豬-藏酋猴異種異位部分肝移植獲得成功”“2020年多基因編輯豬-猴肝心腎移植創(chuàng)造肝移植受體存活世界紀錄”,,到“2022年成功實施國際首例多基因編輯豬-猴多器官多組織同期聯(lián)合移植”,再到“2023年多基因編輯豬-猴異位輔助肝移植取得新突破”,,竇科峰院士、陶開山主任團隊在長達11年的“豬猴異種肝移植動物實驗”基礎上,,開展了此次基因編輯豬至腦死亡受者肝移植,,以多基因編輯豬作為供體,腦死亡患者作為受體,,實施了保留移植患者自身肝臟的輔助性肝移植,,模擬了臨床肝衰患者的替代支持治療過程。
實施方案先后通過學術委員會,、倫理委員會、器官移植委員會和動物委員會論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逐項進行。供體豬:由成都中科奧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O型血,,23公斤,,敲除了3種會引起“超急性排斥和急性體液性排斥”的豬抗原,;轉入了2種“人補體調(diào)節(jié)蛋白”、1種“人凝血調(diào)節(jié)蛋白”,。移植受者:系一例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經(jīng)過醫(yī)院全力搶救,,三次評估均認證為腦死亡,家屬同意無償參與異種肝移植科學研究,,為人類醫(yī)學進步做出貢獻。
3月10日,,一切準備就緒,,麻醉科、外科手術室,、心血管外科、實驗外科,、超聲科,、藥劑科,、檢驗科,、輸血科、放射科,、綜合外科,、腎臟內(nèi)科、重癥醫(yī)學科,、甲乳血管外科,、病理科等14個科室共同為手術保駕護航。供體豬全麻,,專家團隊打開腹腔,,游離、灌注,、獲取供肝,,對供肝進行修整,稱重700g,組織學檢查顯示肝組織形態(tài)結構正常,。
受者常規(guī)麻醉,,取腹部正中切口,,游離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在腎動靜脈平面以下橫斷下腔靜脈,將供肝肝靜脈與受者下腔靜脈近心端吻合,,供肝門靜脈與受者下腔靜脈遠心端吻合,,供肝肝動脈與受者腹主動脈吻合,,膽道放置引流管引出體外,。這一術式由團隊首創(chuàng),旨在確保移植肝血流灌注充分,、流出道通暢,將成為異種肝移植走向臨床應用的一種新選擇,。移植肝臟開放血流后,,色澤紅潤、質(zhì)地良好,,可見金黃色膽汁流出,,說明豬肝在人體內(nèi)發(fā)揮了生理功能。術中B超顯示移植肝灌注良好,,整個手術歷時約9小時順利結束,。
術后24小時,受體血流動力學平穩(wěn),、移植肝臟膽汁分泌良好、B超顯示移植肝臟血供良好,、移植肝臟穿刺病理顯示未見排斥反應,。據(jù)西京醫(yī)院肝膽外科陶開山主任介紹,,移植的基因編輯豬肝臟無論從膽汁、血供和病理結果來講,,情況良好,手術效果超出團隊預想,。
據(jù)竇科峰院士介紹:這是醫(yī)學界第一次將基因編輯豬肝植入人體內(nèi),,在目前觀察的96小時內(nèi),移植的基因編輯豬肝臟,,在人體內(nèi)能夠發(fā)揮生理功能,,正常分泌膽汁,說明有可能替代人類肝臟,。該項研究的順利開展,,是異種器官移植領域的重大突破,也是異種肝移植向臨床邁進的關鍵一步,,為下一步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數(shù)據(jù)支撐,。
1.異種器官移植采用狒狒、獼猴等動物作為移植受體,,是進行臨床前研究所必需的,因為它們的結構和生理與人類最相近,。對于以狒狒,、獼猴為受體的異種移植,,敲除了某些豬抗原的六基因編輯豬,可能會加重移植肝臟的排斥反應,,但對以人體為受體的移植手術來說卻是有益的。因此,,采用腦死亡受體進行異種器官移植臨床試驗,,能更好地反映移植器官的功能,檢測豬的基因編輯策略是否合適,,也能積累更多臨床經(jīng)驗,。
2.盡管動物研究中,異種肝移植受體的存活時間沒有異種腎臟和心臟移植存活時間長,,但卻有著非常迫切的臨床急救需求,。特別是對于急性暴發(fā)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是唯一救命方式,。因此,,現(xiàn)階段將異種肝移植作為一種暫時的同種肝移植替代治療手段,或讓患者自身肝臟經(jīng)過移植肝的幫助后功能得以恢復,。從這個層面來講,異種肝移植就有非常大的臨床應用價值,,這是該研究采用輔助性肝移植方式的原因,。
3.采用狒狒、獼猴等動物進行異種器官移植研究,,往往會使用一些還處于研究階段的新型免疫抑制藥物,,這些藥物沒有實現(xiàn)臨床應用,并不能直接用于疾病治療,。因此,,動物研究中優(yōu)化的免疫抑制方案,并不一定適合人類受體,。但以腦死亡患者為移植受體,,則可使用臨床免疫抑制藥物,繼而得出最優(yōu)化的臨床異種器官移植免疫抑制策略,。
原標題:撐了兩個月,,首例豬腎臟移植者去世據(jù)英國《每日郵報》12日報道,此前全球首例成功接受豬腎臟移植手術的男性患者,,在出院兩個月后去世,。
2024-05-13 08:30:14全球首例豬腎移植患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