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上汽集團總銷量60%以上的合資品牌銷量集體萎縮,成為了上汽集團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上汽集團旗下兩大自主品牌榮威和名爵“不爭氣”,,更是加劇了利潤下滑。2023年榮威銷量為16.31萬輛,,同比下跌37.5%,;名爵銷量為10.49萬輛,同比下跌7.4%,。曾經月銷量超過2萬輛的榮威RX5,2月只賣出了1012輛,,在SUV銷量榜上排到了110名開外。
銷量下滑的具體原因有很多,,但一定離不開產品更新緩慢,、質量投訴頻發(fā)、營銷不到位,、細分市場布局定位不精準等,。比如名爵MG7,定位B級運動轎車,,2.0T車型起售價接近15萬,,1.5T車型起售價接近12萬,與吉利星瑞,、大眾速騰等相比性價比不高,。也不是說B級轎車不能走運動路線,但多數關注性能,、操控的消費者基本上也不會把名爵當做考慮對象,。上汽集團凈利潤再度下滑。
在新能源領域,上汽集團旗下兩大品牌智己和飛凡同樣表現欠佳,。智己通過L7,、LS7、LS6三款車型加持,,2023年售出3.81萬輛,,同比增長665.06%,雖然增勢喜人,,但銷量規(guī)模太小,,難成氣候。至于飛凡,,已經慘到不能公布銷量的地步了,,目前只能查到2022年其累計銷量為1.45萬輛。今年飛凡汽車更是一度傳出裁員70%的消息,,雖然官方緊急辟謠,,但仍然無法消除外界的擔憂。
同時,,飛凡的定位也與智己存在重疊,。飛凡的前身是R品牌,隸屬于榮威,,在多次嘗試均未獲得市場認可的情況下又更名為飛凡汽車,,企圖用信息差蒙蔽消費者,但依舊沒能成功,。兩個品牌都聚焦20-30萬元的價格區(qū)間,,在三電技術和智能座艙等方面也沒有拉開明顯的差距,某種意義上來說,,智己獲得的銷量增長,,有一部分來自飛凡。
上汽集團如今的處境非常尷尬,,旗下合資品牌在電動化和價格戰(zhàn)的雙重攻勢下有點力不從心,,而旗下自主品牌又沒有能力彌補合資品牌帶來的下滑,新能源領域也一直卡在20萬以下的市場無法突破,。雖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再厚的家底也有耗完的那天,留給上汽集團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6月13日午間,,上汽集團發(fā)布了對歐盟委員會擬征收反補貼稅決定的公開聲明。上汽集團在聲明中表達了對這一決定的深切關切和遺憾,。
2024-06-14 18:18:08上汽集團對歐盟反補貼稅深表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