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中學生殺人案 最高檢核準了!
最高檢依法對河北邯鄲初中生被害案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核準追訴,。
據(jù)最高人民檢察院官微4月8日上午的消息,,對于河北邯鄲肥鄉(xiāng)區(qū)初一學生王某某被殺一案,最高檢經(jīng)審查,,已經(jīng)依法決定對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核準追訴。這一進展表明,,最高檢依法掃除了刑事責任年齡的障礙,本案即將進入公訴及刑事審判程序,,可謂眾望所歸,。邯鄲中學生殺人案 最高檢核準了!
今年3月10日,,13歲的受害人王某某被同學約出去玩,,之后被三名嫌犯殘忍殺害并掩埋在一處大棚里。
次日,三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wǎng),,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他們都是王某某的同學,其中一人還是其同桌,,受害人疑似長期遭受他們的霸凌,。3月18日,警方初步認定是一起有預謀的犯罪案件,。
檢察機關審查認為,,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3人作案時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故意殺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節(jié)惡劣,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河北省檢察機關逐級層報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核準追訴,。
已有的報道證明,,三名嫌犯雖然未成年,但早有周密的殺人計劃,,從在廢棄大棚里預先挖坑,,到誘使被害人王某某離開家門,再到用鐵锨殘忍殺害,,每一步都精心設計,,冷酷實施,屬于極其冷血的有預謀犯案,。也正因為此,,3名未成年嫌疑人激起了極其強烈的社會憤慨,大眾急迫地期待他們不會因未成年而逃脫制裁,。
現(xiàn)今最高檢的核準追訴,,可以說正面且積極地回應了本案的社會呼聲,完成了刑責年齡的審核職責,,將本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邯鄲中學生殺人案 最高檢核準了!
2020年12月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將刑事責任年齡從14歲降到了12歲,。按照這條規(guī)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經(jīng)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事實上,,正是有了這次立法調整,,本次犯案的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才有了被追訴的可能,。盡管尚未最終判決,,但依據(jù)如今的進程形勢可以合理推斷,3名未成年嫌疑人被判刑只是時間問題,。不過,,考慮到刑法17條“對依照前三款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規(guī)定,,具體量刑能否平復大眾憤怒仍要打個問號,。
還要看到的是,邯鄲殺人案中3名未成年嫌犯的年齡,,對應其預謀殺人的后果,,恰好落在最高檢依法承擔的審查范圍,核準追訴沒有任何疑義,,只需啟動程序即可,。而社會對最高檢寄予的期待卻不限于此,人們期待的是嚴懲那些年滿12周歲,、不一定犯下重罪卻仍然身披惡行的嫌犯,。
比如,對于年滿12周歲犯下強奸幼女罪行的少年犯,,“未成年”成為擋箭牌,,成功逃脫了刑責,甚至只是由家長領回家接受所謂的家庭教育,。對于這類犯罪,,嫌犯確實年滿12周歲,可達不到“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jié)惡劣”程度,,一放了之就合適嗎,?
某種程度上,最新刑法修正案對刑事責任年齡的劃分,,尤其在12歲年齡段,,已經(jīng)成為某些“小惡魔”及其家長惡意利用的豁免條款,導致具體執(zhí)法過程中出現(xiàn)懲罰畸輕的后果,。最高檢對邯鄲殺人案的核準追訴飽受贊譽,,也要看到這些贊譽中包含著相當多的類似期待,希望該案的核準追訴權能產生更廣泛的示范意義,。邯鄲中學生殺人案 最高檢核準了,!
這也涉及到社會越來越關注的焦點問題,那就是對于未成年犯罪只追究限定的重罪是否足夠平息民憤,?是否有足夠力度打擊未成年犯罪,?那些沒有落入判刑的限定范圍、卻依舊給受害人及其家屬,、乃至社會大眾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的小惡魔,,究竟要不要用變通的司法手段(比如司法解釋)囊括到嚴厲刑罰中,依舊是縈繞在本次核準追訴上的諸多疑問,。
?2024年大年初一,,由張藝謀導演的現(xiàn)實主義喜劇電影《第二十條》正式上映,由雷佳音,、馬麗,、趙麗穎、高葉等主演,。該片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條”,。
2024-02-14 23:33:34最高檢為《第二十條》連發(fā)兩篇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