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成都高新公安分局反詐中心發(fā)出警告,,呼吁家長們和老師們檢查孩子們的手機,,看是否安裝了諸如“連信”、“蝙蝠”,、“事密達”,、“海鷗”、“紙飛機”等非常規(guī)社交應用,。這些應用程序常被詐騙分子利用來接觸未成年人,,誘導他們參與信息網絡犯罪。一旦發(fā)現這類軟件,,請家長與孩子深入交談,,并前往附近的公安機關確認孩子是否無意中卷入了非法活動。
警方在調查中還注意到,,有些在校學生受到網絡兼職廣告的影響,,廣告宣稱只需開啟手機免提接聽電話,無需做其他事情,,每小時就能輕松賺取100元,。受此誘惑,學生們私底下使用自己,、家人或同學的手機卡,,通過兩部手機操作所謂的“手機口”項目。實際上,,這項目利用音頻線將國外來電偽裝成本地來電,,增強電信詐騙的隱蔽性和危害性,。詐騙者通過一部手機與學生保持通話,同時指令學生用另一部手機撥打目標受害者的電話,,兩機相連,,使境外來電看似來自本地,提高詐騙成功率,。
對此,,成都高新公安分局特別提醒:
- 學校應當排查持有手機的學生,一旦發(fā)現上述行為立即阻止,,并通知家長收回手機,。同時,加強對學生的電信網絡詐騙防范教育,,嚴禁出租,、出借或出售手機卡、銀行卡,,違者將根據情節(jié)承擔相應責任,。 - 網絡上充斥著“輕松賺錢”的虛假兼職信息,實際上是詐騙分子為規(guī)避法律制裁的新手段,,誘騙公眾參與“手機口”業(yè)務,,成為詐騙活動的“工具”。公眾需警惕這類陷阱,,避免不自覺地成為電信詐騙的幫兇,。 - 家長和教師應高度警覺,孩子若向他人提供實名微信,、手機號,、銀行卡信息,即便沒有直接參與詐騙,,也可能構成協(xié)助犯罪,,觸及幫信罪法律紅線。務必重視,,防止孩子因無知而誤入歧途,,影響其未來。
科技的迅速進步促使手機應用程序(APP)的數量急劇增加,功能日趨繁多,,許多用戶的手機里安裝了五六十個甚至更多的APP,。這些應用不僅大量占用手機存儲空間,還給用戶日常使用造成了不便
2024-06-06 10:18:15平均每部手機安裝了80個軟件6月11日,,韓國首爾發(fā)生一起涉及未成年人的不法事件,。一名30多歲的男子因企圖引誘一名15歲女學生從事有償性服務而被警方拘捕,整個過程被監(jiān)控攝像頭記錄下來
2024-06-13 12:33:50韓國30歲男子向15歲女生購買性服務在最近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原生家庭這個詞頻頻進入人們的視野,。大家都越來越意識到一個問題,,原來一個人長大后的性格和處事觀念,與原始家庭密切相關,。
2024-05-31 15:06:39吵架,、哭窮,、學習壓力社交自覺癥患者能夠自覺遵守社交禮儀,展現出禮貌和分寸感,,這種行為不僅讓人感到省心和貼心,,而且能夠極大地提升社交體驗。
2024-05-31 13:20:22碰上有社交自覺癥的人有多幸福?據無錫疾控微信公眾號消息,,外出游玩,,謹記做好個人防護,,預防蜱蟲叮咬,,警惕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
2024-03-26 14:00:48又到蜱蟲活躍期隨著618購物節(jié)的熱潮,,許多人享受著清空購物車和拆包裹的樂趣,但這種購物欲望的背后,,可能潛藏著心理問題,。心理學專家警示,頻繁的購買行為除了反映購物成癮,,還可能是囤積癥的征兆
2024-06-14 09:57:15老年人沉迷手機背后這些問題需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