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選結果對中歐關系有何影響
本文是上海外國語大學(SISU,即“西索”)上海全球治理與區(qū)域國別研究院“歐洲研究”特色研究團隊與澎湃新聞國際部合作推出的專欄“西索歐洲評論”的第38篇,。正在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不僅是歐洲政治的一個“風向標”,其結果對未來中歐關系的影響也值得關注,。也許,,現(xiàn)在正是一個中歐好好審視一下彼此、思考雙方關系下一步走向的時機,。歐洲大選結果對中歐關系有何影響,。
當?shù)貢r間2024年6月6日,葡萄牙波爾圖,,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中),、葡萄牙總理蒙特內哥羅(中左)和葡萄牙民主聯(lián)盟候選人塞巴斯蒂安·布加略(中右)參加歐洲議會選舉的競選集會。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圖
正如德國總理朔爾茨用一個切中歐洲時代神經的詞語所表達的那樣,,歐洲目前正在為實現(xiàn)“時代轉折”而努力——這首先是歐洲,、德國有關重構國際秩序的一種愿景。[i]中國學界也在密切關注歐洲的動向,,并就所謂的“時代轉折”進行了多方位的討論,。然而,中國學界對德國和歐洲所創(chuàng)造而且力捧的這一話語持一定的保留態(tài)度,,舉例來說,,中歐之間的關系并非首先因為俄烏沖突的爆發(fā)才開始惡化。相反,,自從歐盟在2019年將中國定義為“合作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 ”以來,[ii]雙方的關系就已經顯示出進入下降周期的苗頭,。 歐盟在2021年對中國的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更是加速了這種趨勢,,[iii]2022年2月俄烏沖突的爆發(fā),使得雙方關系滑落至冷戰(zhàn)結束以來的最低點。
我們不難為中歐之間的疏離找到印證:2022年4月6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向歐洲議會報告了第23次中歐峰會(線上)的成果,,稱之為 “聾子對話”。[iv] 這與中方對中歐交流的看法差異之大不可以道里計:在歐盟所謂的“合作伙伴,、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 ”對華三重定位宣布之前,,中方已在2018年12月發(fā)布的第三份全面闡述對歐盟政策的文件[v]中將 “文明對話”的特征置于中歐關系的指導性原則地位。
第27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于5日拉開帷幕,。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在論壇活動中指出,美國在其國內外政策上持續(xù)出現(xiàn)失誤,。
2024-06-07 13:16:26普京稱美國大選的結果對俄方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