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奉為國寶的中國造,在小縣城批量生產
近來,,“開窯建盞”成了為網絡直播的新寵兒,。網友樂于隔著屏幕享受開盲盒的快樂:只見工人從窯爐里搬出一疊匣缽,現場撬開,,取出茶盞,,主播現場鑒定“窯寶”,再低價讓網友“撿漏”,。被日本奉為國寶的中國造,在小縣城批量生產,!
● 抖音上銷售建盞的直播間直播間里,,常常聽到主播用超級夸張的語氣強調——“窯寶”的華美難得,緊接著給出一個超級驚爆價:不要998,今晚98就帶回家,。不少網友都以為自己賺到了寶貝,,殊不知這背后的水深:直播間很多“窯寶”,都是德化批量生產的廉價品,。真正的建盞,,得來哪有那么容易。
隔壁日本人提到建盞,,常常雙眼放光:國寶,!很珍貴的!
據說,,最美的曜變建盞,,世界上僅存三件半——中國只有半件,日本獨占三件,。中國的網紅茶碗,,怎么成了日本的國寶?建盞原產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水吉鎮(zhèn),,屬于宋代的八大名瓷之一,。它的外形如斗笠倒置,寬口小足,,輪廓線條飽滿柔美,于大氣舒展中又透著幾分靈巧秀氣,。格外與眾不同的,,是建盞燒制出來的顏色——不同于青白瓷的淡色淺韻,,建盞以黑為盛。涂上深色黑釉的建盞,,由于釉料中的釉石成分含量不同,經高溫燒制后,,會自然形成不同釉紋和顏色,每一件都千變萬化,、獨一無二。在深色釉面上,,有的點綴著大小斑點,如鷓鴣鳥胸部散綴圓珠白點的羽毛,;有的細刻著一絲一絲棕色或鐵銹色條紋,狀如兔豪,;還有的像油滴,在光照下泛著銀光……
正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建盞渾然天成的美,,不僅碰撞出“鷓鴣斑”“兔毫”“油滴”等眾多品類,還在宋代收割了無數追捧者,,并成為皇家御用的茶器,。
宋徽宗對它格外傾心,曾寫詩盛贊:“兔毫連盞烹云液,,能解紅顏入醉鄉(xiāng),?!痹诮ūK紛繁的品種中,屬南宋時期的“曜變建盞”最為珍奇,。日本1511年出版的《君臺觀左右?guī)び洝防?,曾這樣記載“曜變”之美:“曜變,建盞之無上神品,,乃世上罕見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的星斑,,圍繞之玉白色暈,美如織錦,,萬匹之物也?!薄?相阿彌著《君臺觀左右?guī)び洝?/p>
由于曜變建盞燒制極難,,成品率極低,,早在宋代就價高且難求,。
后來隨著曜變建盞燒制技術的失傳,它變得更加珍貴,,成了燒制領域的不解之謎。2009年,,當杭州市上城區(qū)原“東南化工廠”遺址挖掘出曜變建盞的殘片后,瞬間轟動業(yè)界,。夢幻絢麗斑紋,,猶如浩瀚星空——盡管殘缺不全,依舊震撼人心,,被評為“最接近宋代曜變的神物”,。● 杭州出土的“四分之三”件宋代曜變建盞
在重視茶道的日本,,曜變建盞是國寶級別的存在,。
宋代不少建盞東流日本,,無論是幕府將軍還是世家財閥,都悉心保管——時至今日,,全世界最完整的三件曜變建盞,均藏于日本,。第一件是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的“稻葉天目”,被日本人稱作“天下第一碗”,,早在鐮倉時期就傳入日本,?!?1951年曜變建盞“稻葉天目”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國寶,,有著“碗中宇宙”的美譽建盞內壁有集中的曜變斑點,,隨著外部光線的流轉,,這些藍色圓斑也不斷變幻色彩,,白,、紫、青,、靛……四溢的彩光襯著青黑底色,,恍若小小碗盞中暗藏深邃星空,,璀璨得讓人挪不開眼,。● 曜變建盞“稻葉天目”局部第二件是日本藤田美術館藏的曜變建盞,,以多彩聞名,。相傳在1918年,藤田家花了足足5萬日元,,高價收購此杯,,而今價值已無法估量,。古陶瓷學家陳顯求曾這樣形容它的驚艷處:“開始時并未引起我的特別注意,,然而數分鐘后,陽光突然耀眼地從太空射來……碗內的釉面上放射出道道霞光,?!薄?日本藤田美術館藏的曜變建盞第三件曜變建盞收藏于日本大德寺龍光院中,相傳在萬歷年間傳入日本,,從1606年開始就作為寺廟的佛器供奉使用,幾乎不公開示人,,最為神秘,。● 京都大德寺龍光院曜變建盞僅僅在1990年,、2000年展出過這件曜變建盞雖然色彩偏暗淡,,卻具有別樣的“幽玄之美”。
很難想象,,宋代盛行的“中國制造”,,有朝一日竟會成為日本的國寶。
曾經風靡一時的建盞,,究竟遭遇了什么,,以至在國內很長時間都陷入沉寂呢?當初,,建盞能成為宋代的茶器爆款,,與茶文化密切相關。唐宋時期,還沒有現在的炒茶,,茶葉加工尚處于餅茶階段,。唐中期,無論宮廷還是市井,,都喜歡煎茶——先把茶葉制成茶餅烘干,,飲茶前,取適量茶塊在茶碾中碾碎,、篩渣,,備用。有詩云:“碾成黃金粉,,輕嫩如松花,。”● 宋代 劉松年《攆茶圖》準備好茶末后,,另一頭煎水也很講究:先將水倒入釜中煮,,等容器內冒出魚眼大小的水泡時,加入食鹽調味,;“緣邊如涌泉連珠”時,,舀出一瓢水備用,并將茶末倒入沸水中攪動,,同時把剛剛單獨舀出的那瓢水緩緩倒入,,增加“湯花”。陸羽的《茶經》這樣記載出湯瞬間:“有頃,,勢若奔濤濺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華也,?!边@一系列操作下來,硬是把茶喝出了滿滿的儀式感——心境,、視覺,、味覺都得到享受。劉禹錫還專門寫詩記錄自己喝茶的快樂:“驟雨松聲入鼎來,,白云滿碗花徘徊,。悠揚噴鼻宿醒散,清峭徹骨煩襟開,?!比欢@種喝茶方式,,有個很大的“缺陷”——復雜,、繁瑣,,太慢了……非常不適合忙忙碌碌的打工人。于是到宋代時,,老百姓開始暗戳戳地改良,,點茶新風漸漸從福建建陽一帶傳開來。什么叫點茶呢,?有點像煎茶的精簡版——將茶葉碾碎成末后,,放置杯中,然后分幾次注入沸水,,攪拌,,直到茶湯表面形成湯花?!?宋代“點茶”步驟圖仔細一品,,現在日本的抹茶,借鑒的就是類似吃法,。有意思的是,,宋人極其看重湯色,認為茶水以白色者為佳,,不知哪里來的勝負欲,,還因此掀起了斗茶熱——比比誰的湯色更鮮亮,誰的茶湯更清香,,誰的茶湯“拉花”更好看,。● 宋代 趙孟頫《斗茶圖》這種推崇白色茶湯的斗茶風氣,,自然會影響到人們對器具的選擇,。
為了方便觀察茶湯顏色,深色的黑釉建盞在一眾淺色茶器中脫穎而出,。
口寬底窄的建盞器型也暗合了斗茶需求:有足夠的空間攪拌起泡,,口沿柔和微寬,利于比對茶湯和咬盞的持續(xù)時間,?!?點茶做出的白色茶湯此外,,建盞在制作過程中無需過多人工刻畫,,全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隨機生成圖紋,,深沉底色之上暗藏著包羅萬象的玄機——方寸之中,,意境悠遠。這恰恰與宋代人平淡極簡,、超凡脫俗的審美意趣相吻合,?!巴饪荻懈啵频鴮嵜馈?,建盞的質樸沉穩(wěn),,狠狠戳中了宋代人順應自然、不假雕飾審美之心,。于是,,建盞在宋代走進了千家萬戶,甚至成為皇家御用,,宋徽宗就是建盞的頭號鐵粉,。● 圖片來源:《鶴唳華亭》劇照
然而,,宋亡之后,,建盞卻迅速走向了沒落。
這其中緣由,,與朱元璋有著密切關系,。朱元璋作為一個草根皇帝,對皇室的奢靡浮華很是反感,。他上位后不久,,就下令廢除團茶,禁止用大盞,、大壺喝茶,,積極推行喝散茶,主張茶葉經簡單煎泡后,,直接飲用,。統(tǒng)治者的“節(jié)儉”主張,讓點茶之風很快消散殆盡,,建盞也隨之成為“無根之木”,,失去用武之地,漸漸淡退出歷史舞臺,。建盞因為點茶,,從建陽走向皇室;也因為點茶,,從輝煌趨于沒落,。明朝時期,當點茶法被徹底棄用后,,建窯也悄悄熄滅了爐子里的最后一把火——
一代茶器明星從此隕落,,無人問津。
就這樣,,建盞隱身匿跡于歷史長河中,,沉默了七八百年,。直到1981年,中國專門成立的公關小組,,歷經三年的技術探索,,成功復燒出仿宋兔毫盞,建盞才得以重回大眾視野,?!?建陽水吉鎮(zhèn)龍窯遺址2009年,建盞燒制技藝被正式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這一技藝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隨著建盞關注度的提升,,拍賣市場的行情也水漲船高,。2016年9月,在紐約佳士得“臨宇山人珍藏”拍賣會上,,一件“油滴天目”建盞拍出了1030萬美元(約合7400萬人民幣)的高價,。● 拍出1030萬美元高價的建盞2017年9月,,在福建建陽舉辦的建盞拍賣會上,,非遺傳承人李細妹的建盞作品《萬山可染》也拍出了2600萬人民幣,創(chuàng)下現代建盞作品的成交新紀錄,?!?李細妹建盞作品《萬山可染》天價建盞的出現,不僅吸引來更多收藏愛好者的關注,,也帶動了建陽建盞產業(yè)的火速發(fā)展,。
十年前,建陽生產建盞的廠家還不到20家,,而今,,十分之一的建陽人都靠建盞謀生。
● 圖源:建陽新聞建盞開始出現在各類精品茶館,、茶葉店,、收藏市場以及送禮推薦中,越來越多的茶客都想擁有一只“與世無雙”的建盞,。直播間里也涌現出很多“建盞開窯”的盲盒直播——網友忍不住好奇,,新開出窯的這一盞,會是怎樣的色彩,,會有怎樣的奇遇,。忍不住,,就想為這“出窯萬彩”的未知,,激情下單,。● 抖音上銷售建盞的直播間然而,,直播號的大量出現,,并沒有把建盞文化真正地傳遞給觀眾,主要火力都集中在了營銷上——甚至單價9.9元的建盞上網一搜,,比比皆是,。真正的建窯建盞,燒制過程工序繁復,,從選瓷礦到瓷礦粉碎,、配料,再到練泥,、拉坯,、上釉、焙燒,,前后足足需要13道工序,,任何一道都是對匠人手藝的考驗。如此精益求精的建盞,,可能以9.9元的價格批量銷售嗎,?2024年5月,建盞以163.35億元強勢進入區(qū)域品牌價值百強榜單,,在眾多非遺瓷器中,,異常醒目。
市場越是火爆,,越可能暗藏危機,。
如果復興的建盞文化不能與大眾需求相融,僅僅停留在開窯買刺激的粗淺層面,,那喜歡建盞的粉絲,,早晚會流失。也許,,在建盞文化探索與保護之路上,,還有很多的荊棘要除。這些年,,許多熱愛建盞的手藝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披荊斬棘”。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孫建興
,,早在1979年便響應國家號召,,加入了最早一批建盞恢復科研小組。整個小組克服諸多困難,,嘗試數百配方后,,終于成功復燒出仿宋兔毫盞,。● 孫建興這之后,,由于經費耗盡,,科研小組被迫解散,遺留下不少建盞未解之謎,。進退兩難之際,,孫建興選擇自掏腰包,繼續(xù)實驗,。經過十余年的努力,,他成功還原出各色油滴、茶葉末,、鐵銹,、柿紅等30多種釉水配方,為建盞振興貢獻出巨大力量,。另一位建盞傳承人
陸金喜
,,則用19年的持續(xù)守候,復原燒制出失傳七百年的曜變建盞,,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非物質文化傳承杰出貢獻獎,。● 陸金喜
闕梅嬌
,,作為建陽建盞23位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中唯一的女性,,憑借獨到的審美追求和不懈的努力,自成一家,,創(chuàng)造出許多驚艷的油滴建盞,,并成立了屬于自己的品牌?!?闕梅嬌除他們外,,還有很多很多的名字,都成為了建盞復興路上的開拓者,。
一群人的堅守,,換來的,是更寬廣的大道,。
而今,,建盞燒制技藝正由初期的未知,走向越發(fā)成熟的傳承與大膽的再創(chuàng)造,。一窯一世界,,一器一枝花。小小杯盞,從遙遠的宋代走來,,歷經歲月浮沉,,又重煥生機。
曾經飄洋過海的中國造,,被日本視為國寶,但根,,終究在中國,。
建盞復興,是手藝人的執(zhí)著,,更是文化的深切守望,。中國制造,隔著千年的時光,,成為了驚嘆號,。文/余葉子
被日本奉為國寶的中國造,在小縣城批量生產,!
4月17日,,國家文物局在美國成功追索回38件流失文物藝術品,。交接儀式在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舉辦,由美國紐約曼哈頓區(qū)檢察官辦公室將這批文物移交給中國政府,。
2024-04-18 10:25:52已有15萬件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回歸本屆歐洲杯比賽在德國的10座城市舉行,。球迷觀賽熱情高漲,也帶動了足球周邊產品和觀賽用品的熱銷,,中國商品在其中占據了大半壁江山,。
2024-06-17 07:35:27歐洲杯國產大飛機C919正步入一個關鍵的發(fā)展階段,即將從初步生產邁向大規(guī)模生產和交付,,預示著該行業(yè)將迎來黃金時期
2024-05-10 12:29:17國產大飛機進入批量生產與交付階段去縣城度假正成為今年五一假期年輕人的新風尚,。清明假期剛過,95后波波便積極籌備起五一的出游計劃,,打算帶上兩只愛犬,,與好友們在人少景美的地方徹底放松。他最終選定浙江湖州市下轄的安吉縣作為旅行目的地
2024-04-23 20:07:11五一假期打工人將擠爆小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