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
正所謂“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
大暑節(jié)氣常在“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
此時,,酷熱盛行,,自然界中濕氣也依然較重,。暑氣與濕氣夾雜,容易消耗人體的氣津,。
再加上天氣炎熱,,人體陽氣外浮,汗孔開張,,最容易受到寒氣的侵擾,。
因此,大暑期間養(yǎng)生需注重防暑,、防濕,、防寒!
大暑養(yǎng)生有四宜
宜補“水”
此處的“水”并非我們?nèi)粘5娘嬘盟?,而是指人體津液,。
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氣,夏季汗出過多會帶走體內(nèi)津液,,進一步發(fā)展會導致氣陰兩虛,。
而低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夏季經(jīng)常發(fā)生的疾病,,都和氣陰兩虛有關系。
想要補充津液,,注意補水是一方面,,另外還應適當多吃綠豆、烏梅,、西紅柿,、黃瓜、絲瓜,、冬瓜,、鮮藕、蓮子,、西瓜,、鳳梨等具有祛暑清熱、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
如果津液虧損癥狀嚴重,,可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中醫(yī)經(jīng)典方劑生脈飲:取補氣的人參5克,清熱滋陰的麥冬5克,,斂氣,、斂津的五味子5克。把三者放到杯子里用開水燜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飲用即可,。
宜補覺
《黃帝內(nèi)經(jīng)》曰:“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
晚睡早起是順應夏天自然氣候的養(yǎng)生方法,。
不過,,適當晚睡沒錯,,但不應遲于23時,。而提倡早起,也只是比平時早半小時即可,。
有些朋友會因“夜臥早起”而在中午的時候感到困乏,,故而每天中午大家最好能睡上半小時至1小時的午覺,以緩解浮躁煩悶的情緒,,使陰陽調(diào)和,,精力恢復。
宜除濕
暑濕侵害人體會出現(xiàn)口中黏膩,、頭昏腦脹,、肢體困重等癥狀,有些人會出現(xiàn)咳嗽痰黏,、鼻流濁涕,、口中黏膩等不適,甚至舊病復發(fā),。
適當出汗有助驅(qū)除體內(nèi)多余的濕氣,,年輕人步行、慢跑,,老年人打太極拳,,都是適合的運動。
睡前用熱水泡腳,,也能加速濕氣排出,,還有助于提高睡眠質(zhì)量。
宜祛暑
大暑時節(jié),,氣候炎熱,,人們更容易“上火”,出現(xiàn)咽痛,、煩躁,、失眠等不適。
中醫(yī)認為,,苦入心經(jīng),,能泄、能降,,苦味食物更是“心火”的天敵,。
夏季可食用苦瓜,,清暑熱、開胃口,,減輕夏季不想吃飯的問題,;在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的情況下,,用金銀花來“滅火”也是一個好辦法,。
此外,如出現(xiàn)舌尖發(fā)紅,、口舌生瘡,、煩躁失眠、大便干燥等心火旺盛癥狀,,可用蓮子心泡水,,它有助于溝通心腎,緩解不適,。
大暑養(yǎng)生有三忌
忌貪涼
盛夏解暑是必需的,,但無節(jié)制吃冰棍、喝冷飲,、長時間對著空調(diào)吹,、運動后立即沖涼,長期如此,,身體會出現(xiàn)明顯的寒象,,如精神萎靡、身體畏寒,、四肢冰冷,、腹瀉胃疼、患腸道疾病等,,還有一些病癥不會立即發(fā)作但會潛伏體內(nèi),,給秋冬季留下病根。
在空調(diào)房上班的白領,,著裝需適應戶內(nèi)外溫度差,,戶外要透氣防曬,室內(nèi)要外搭披肩,、空調(diào)毯,。
日常還應避免使用冷水洗浴、洗頭,、洗腳,,也不應久坐或久居陰冷潮濕之地。
如需消暑,不妨選擇如綠豆,、冬瓜,、黃瓜等,或荷葉,、竹葉,、玉米須、蓮子心等具有清熱解暑功效的藥食同源之品,?;蛘叻脽岵瑁岳诤瓜倥藕?,達到散熱的效果,。
即使服用涼茶,,也應常溫服食或趁熱飲用,,而不應選擇冰鎮(zhèn)之品。
忌過補
大暑前后濕氣重,,脾胃運化能力差,,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一味進補,,只會起到反效果,。
因此,大暑節(jié)氣的食譜更應重視膳食均衡,、清淡多樣易消化,。
盛夏之際,對脾虛濕盛者,,應先注重健脾除濕,、清潔腸胃。
甘味入脾,,此時可適當多吃些甘酸益脾,、化濕和胃的食物,如用山藥,、薏米,、菠蘿、白扁豆等食材熬粥,,可起到很好的醒脾化濕,、助益消化功用;另外可加一些藿香葉,、薄荷葉,、佩蘭等芳香氣味的藥草,來喚醒受困的脾,,使其恢復正常功能,。
如果感覺身體虛弱,,則可在食譜中適當添加魚肉、雞肉,、鴨肉,、瘦豬肉等食物,或適量進食豆制品,、牛奶等以增強體力,。
忌動怒
夏主火,內(nèi)應于心,。心為君主之官,,心亂則影響全身氣機。
暑伏時節(jié)陽盛酷熱,,人的情志因之外泄而“心火妄動”,,容易煩躁不安、無精打采,、精神不振,,稱為“情緒中暑”。
這樣的情緒障礙很可怕,,往往使人產(chǎn)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血壓升高等險情,,年老體弱者甚至有猝死的可能,。
大暑節(jié)氣,大家要格外注意調(diào)整情緒,,不生悶氣,、不急不躁,才能度過一個舒暢,、安寧及平順的盛夏,。
大暑誤區(qū)
誤區(qū)一:解暑多喝綠豆湯
綠豆湯雖好,但不要多喝,,更不能當水喝,。
從中醫(yī)角度看,綠豆性涼,,有四肢冰涼,、怕冷、便溏等癥狀的陽虛體質(zhì)人群過多食用,,會傷及脾胃,,導致癥狀加重。
此外,處于月經(jīng)期的女性也不宜喝綠豆湯,。
誤區(qū)二:用冷水沐浴,、洗腳
夏季炎熱易出汗,人的汗孔肌腠均處于開泄狀態(tài),,此時洗冷水澡或用冷水洗腳會使寒氣借機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
大暑節(jié)氣,,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風,,小兒,、老年人尤需如此。
誤區(qū)三:大暑時節(jié)多吃“苦”
苦味食物雖可清熱,,但一定要——適量,!
因為,食苦過度會損傷脾胃之氣,,影響人體消化功能,,故夏季飲食應當“省苦增辛”,。
中醫(yī)認為,,辛味食物多性溫屬陽,能行能散,,所以夏季多食辛味食物可醒脾,、健脾,增強消化功能,,增進食欲,,同時也符合中醫(yī)理論所講的“春夏養(yǎng)陽”的養(yǎng)生原則。
平時可以適當吃一些苦瓜,、苦菊等食物,,以清泄暑熱之氣;同時吃一些味辛的食物,,如蔥,、姜、香菜,、薺菜,、胡椒等。
誤區(qū)四:多吃水果易祛火
適量食用水果有益健康,,但并非所有水果都能祛火,,有些反而會“火上澆油”。
以桃子為例,桃子具有通便的作用,,但桃子性溫,,對于實熱體質(zhì)者因上火引起的便秘、舌苔黃,、口干,、咽喉疼痛等癥狀并不適用,還可能加重病情,。
此外,,橘子、荔枝,、桂圓,、石榴、楊梅等都屬于溫性水果,,經(jīng)常上火的人最好少吃,。
大暑保健
1.掐揉大椎,清暑瀉熱
穴位定位:正坐低頭,,大椎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頸部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一手置于頸后,,中指置于大椎穴,頸部放松,,利用中指指甲掐揉大椎穴,,力度適中,掐揉1~2分鐘,。
作用功效:大椎穴位于督脈上,,是督脈與手足三陽經(jīng)交會處,具有清熱祛風除濕的功效,。
2.按揉陰陵泉,,“行水”以祛濕
穴位定位:位于小腿內(nèi)側(cè),當脛骨內(nèi)側(cè)髁后下方凹陷處,。
操作方法:坐位屈膝,,拇指置于陰陵泉,利用拇指指腹按揉陰陵泉穴,,力度適中,,按揉1~2分鐘。
作用功效:陰陵泉是脾經(jīng)的合穴,,是脾經(jīng)經(jīng)氣注入的地方,,脾經(jīng)經(jīng)氣在這里最為盛大,,具有健脾化濕功效。陰陵泉穴在五行中屬于水,,因此按揉陰陵泉可以有效瀉“水”,,輔助其他療法祛濕。
3.指揉外關,,暢通三焦
穴位定位:在前臂背側(cè),,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操作方法:拇指置于外關穴,,利用拇指指甲掐揉外關穴,力度適中,,掐揉1~2分鐘,。
作用功效:外關穴是手少陽三焦經(jīng)上的重要穴道,為之絡穴,,可以起到暢通三焦,,溝通內(nèi)外的作用。刺激外關穴,,可以有效通暢三焦,,恢復氣的正常運動,氣動則濕動,,輔助其他療法將濕邪排出體外,。
6月21日的清晨,具體時間是4時51分,,我們迎來了夏至這一節(jié)氣,。夏至,標志著自然界中陽氣達到鼎盛,,同時陰氣開始萌生,,是陰陽轉(zhuǎn)換的關鍵節(jié)點
2024-06-21 08:57:05今日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