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這段歷程,,李政道曾說,,當時的建議書,,主要是針對培養(yǎng)基礎(chǔ)科研人才,,鑒于當時的政治情勢,為了使建議能較容易被接受,,提出“是否可以參照招收和培訓芭蕾舞演員的辦法,,從全國選拔很少數(shù),約十三四歲左右的,、有培養(yǎng)條件的少年,,到大學去培訓??梢钥闯?,我的建議的實際目的,其實并不是搞什么少年班,,而是要打破不重視培養(yǎng)基礎(chǔ)科學人才以及其他各類人才的狀況,,使全國各類人才的培養(yǎng)步入正軌?!?/p>
但既然有了“少年班”,,李政道都盡力提供幫助。比如,“少年班”的兩位同學干政和謝彥波都去了普林斯頓讀物理學博士,。謝彥波的導師是著名凝聚態(tài)物理學家安德森,,但二人不和。當時,,美國發(fā)生了北大學生槍殺教授事件,,安德森感到威脅之下向李政道求助,李政道親自與謝見面商量,,一直到把他送回國為止,。對干政也是一樣,李政道花費了大量精力幫他解決問題,,最終也把他送回了國內(nèi),。
四十多年來,,科大的少年班,,雖然一直有爭議,但畢竟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產(chǎn)物,,也出了一些人才,,似乎不必求全責備。少年班聚集英才而培育的很多做法,,都被后來許多類似的本科生培養(yǎng)計劃所借鑒和效仿,。
4.比獲諾獎還重要的工作
針對當時的復雜情勢,創(chuàng)造性的找到培養(yǎng)人才的 “突破口”,,還表現(xiàn)在1979年的李政道提出的中美聯(lián)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 CUSPEA)上,。
圖51979年4月18日,李政道應(yīng)中國科學院邀請,,在北京友誼賓館內(nèi)的科學會堂講課,,課間與同學進行討論。
1979年春,,趁著國內(nèi)剛趨好轉(zhuǎn)的形勢,,李政道為33個科研單位、78所高等學校近千名青年補課,,連朱光亞,、劉達、趙忠堯,、張文裕,、朱洪元、胡寧,、周光召等資深科學家也來聽課,。李政道每天清晨三點鐘起床,用六個小時備課,上午講三小時,,下午進行討論,。每周兩個中午和聽課的人吃午餐,進行交流,。這樣,,從早到晚講了近兩個月研究生的物理課。
8月4日,美國傳來消息,著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辭世,,享年98歲,,科學界痛失一位巨星
2024-08-06 10:58:39媒體:李政道改變世界對宇宙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