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持續(xù)的高溫和降雨不足,,鄱陽湖的水位不斷下降,,提早進入了枯水季節(jié)。9月22日,,在鄱陽湖多寶鄉(xiāng)蔣公嶺附件的區(qū)域中,,一座歷史悠久的“千眼橋”得以重見天日。
這座古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31年,,其全長達到2657米,,設(shè)計有949個橋墩和948個橋孔,因此得名“千眼橋”,。在鄱陽湖水位高漲的時期,,橋體大部分時間都隱沒在水面之下,只有當(dāng)水位降至10.5米以下時,,才會完整露出水面,。
根據(jù)9月22日18時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鄱陽湖都昌水文站記錄的水位已降至10.2米,,這一低水位使得整座橋體完全露出,。這座橋梁全部由花崗巖建造,在明朝時期,,它曾是湖區(qū)兩岸居民往來的重要通路,。自2016年起,江西省對千眼橋?qū)嵤┝巳娴男迯?fù)工程,,成功地還原了其原有的風(fēng)貌,并使其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
連日來,受到高溫少雨天氣的影響,,鄱陽湖水位持續(xù)走低,,進入枯水期。9月22日,,在鄱陽湖多寶鄉(xiāng)蔣公嶺附近水域,,明代“千眼橋”提前顯露真容,。
2024-09-24 02:04:42枯水期2024年9月16日,,江西九江,,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文站星子站水位9.98米,退至低枯水位以下,,大面積湖床裸露,,湖中央標(biāo)志性景觀蛤蟆石“水落石出”。
2024-09-18 00:58:40鄱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