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于8日表決通過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將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文物和文化遺產(chǎn)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再生且不可替代。此次修訂堅持保護優(yōu)先的原則,,進一步完善了文物保護管理制度,,并將一些行之有效的實踐制度上升為法律。
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在全球47個國家的218家博物館中,,中國文物數(shù)量達167萬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間的中國文物數(shù)量更是館藏的10倍之多,。隨著國家實力增強和文化自信提升,,海外文物回流逐漸成為熱門話題。許多中國文物因戰(zhàn)爭搶劫,、非法走私等原因長期流失海外,,這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例如,,《逃出大英博物館》短劇及大英博物館文物被盜丑聞等事件都引發(fā)了對文物流失與回流的關(guān)注。
海外文物回歸主要有購回,、捐回,、追索三種渠道,這些方式各有優(yōu)劣,。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霍政欣指出,,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跨越時間長,流失方式多樣,,包括戰(zhàn)爭劫掠,、非法盜掘走私等。雖然回購和捐贈也是追索方式,,但依法展開追索目前最為有效且成本最低,,也是未來實現(xiàn)文物回家的重要途徑。
盡管已有不少國寶成功回歸,,但中國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仍面臨巨大困難,。每一次成功追索往往需要多年努力。今年年初,,國家文物局從美國成功追索西周豐邢叔簋,,結(jié)束了其40年的海外漂泊歷程。此外,,澳大利亞也向中國返還了部分流失文物藝術(shù)品與古生物化石,。圓明園流失的漢白玉石柱經(jīng)過十年的努力,最終由挪威收藏機構(gòu)捐贈回國,。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追索案則開啟了中國民間通過民事訴訟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新途徑,。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文物追索能力不斷提高,。中央高度重視海外流失文物的返還問題,,國家文物局還成立了專門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辦公室。目前,,中國已與多個國家建立了防止文物盜竊,、盜掘及非法出境的合作框架,促成了大量流失文物的回歸,。
最近,一段在網(wǎng)上熱傳的視頻引起了公眾的強烈反響,。該視頻由一位正在英國旅行的博主分享,,揭示了英國V&A博物館在展示中國文物時的不妥做法
2024-05-27 09:13:33博主吐槽英國一博物館中國文物被隨意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