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于昨天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該法將于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文物和文化遺產(chǎn)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yōu)秀文明資源,此次修訂的法律堅持把保護放在首位,進一步完善了文物保護管理制度,。
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tǒng)計,,在全球47個國家的218家博物館中,中國文物數(shù)量達167萬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間的中國文物數(shù)量更是館藏的十倍之多,。隨著國家實力增強和文化自信提升,海外文物回流逐漸成為熱門話題,。由于戰(zhàn)爭搶劫,、非法走私等多種原因,許多中國文物長期流失海外,,文物流失與回流備受關(guān)注,。
海外文物回歸主要有購回、捐回,、追索三種渠道,,這些方式各有優(yōu)劣。依據(jù)國際法和國內(nèi)法依法展開追索目前來看最為有效,,也是成本最小的一種追索方式,。例如,今年年初,,國家文物局從美國成功追索被盜流失的西周豐邢叔簋,。經(jīng)過專家鑒定,確認該簋為一級文物,。2023年10月,,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接收澳方返還的4件流失文物藝術(shù)品與一件古生物化石。同年3月至6月,,7根圓明園流失的漢白玉石柱順利入境中國,,并在北京圓明園展出。這些石柱經(jīng)過十年的努力,,最終由挪威收藏機構(gòu)捐贈給中方,。“章公祖師肉身坐佛像追索案”也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這是中國民間通過民事訴訟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開創(chuàng)性案例,。
近年來,中國的文物追索能力不斷提高,,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別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關(guān)注海外流失文物的返還問題,。2019年,,國家文物局成立了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辦公室,。截至目前,中國已與秘魯,、意大利,、希臘、土耳其,、美國,、澳大利亞等27個國家建立了防止文物盜竊、盜掘及非法出境的政府間合作框架,,成功促成了43批次,、19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中美兩國政府已第三次續(xù)簽“關(guān)于防止中國文物非法入境美國的政府間諒解備忘錄”,,有效期再度順延五年,。
中國人民銀行定于2024年10月30日發(fā)行2025版熊貓貴金屬紀念幣一套,,共14枚,。這套紀念幣包括6枚熊貓普制金銀紀念幣和8枚熊貓精制貴金屬紀念幣,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2024-10-23 17:18:282025版熊貓紀念幣11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北省孝感市云夢縣博物館參觀出土秦漢簡牘展,。展出的秦律十八種表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國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體系,。
2024-11-11 13:32:23走近國寶文物近期,,國家文物局順利接收了美國歸還的38件珍貴文物藝術(shù)品,。這標志著我國在文物追索領(lǐng)域取得的新進展
2024-06-12 11:11:35讓國寶踏上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