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安希望年輕人能夠意識到,,目前的工作選擇空間只是被前一代人建構出來的,這個世界上除了既有的社會分工體系外,,還有很多工作選擇的“空白”,。年輕人應該盡量避免受限于被規(guī)定好的狹窄勞動空間,,而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富有活力的增長點。借鑒國外“gap year(間隔年)”的工作性旅行方式,,前往跨文化、跨文明的空間里體會生命應該怎樣過,,再回頭看就可能形成新的自我關照。這不僅是對年輕人個體的意義,,還有對整個社會發(fā)展的長遠意義,。
關于“啃老”的適用邊界,梁永安表示,,“啃老”需要綜合看家庭經(jīng)濟能力,,以及青年人的未來規(guī)劃意識、心理成熟度等,。如果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的確并不適合支持孩子自由探索,,更迫切需要獲得收入,那么“是否啃老”已經(jīng)不只是經(jīng)濟問題,,而涉及代際倫理問題,、道德問題。這種情況下,,他也會建議年輕人先找工作,,在工作過程中開展自我探索。
從更廣闊的中國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來看,,當前的時代有兩重不可避免的趨勢,即更加深度的城市化和中產(chǎn)化。城市化將是必然趨勢,尤其是當下的城市化發(fā)展且不再局限于大中型城市,,而是向2800多個縣城蔓延??h鄉(xiāng)里大量原生的物質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尚缺乏挖掘和轉化。年輕人只有在大地上先走過,、理解過,、觀察到,,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
中產(chǎn)化意味著生活方式的轉變,,人的需求從衣食住行的需求向著更高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心理需求轉變?,F(xiàn)代社會的這兩大轉向里,,蘊藏著青年人重新認識世界的契機,、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契機,。如果青年只追求快速安穩(wěn)、安身立命,,過早將自己框住,喪失的可能是歷史機遇,。利用好天分與學識,,把握創(chuàng)造性空間,,是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對社會,、國家的未來發(fā)展也會有長遠影響。
“建議有條件的年輕人可以啃幾年老,。”近日,,從不肯接受專家建議的年輕人,,把一位“專家”的建議捧上了熱搜。
2024-11-01 16:30:14在家“啃老”的年輕人7月16日,,在浙江寧波,,王先生分享了一段日常生活的溫馨場景。他每天騎行10公里,,前往母親家中取菜,。這位73歲的母親熱衷于種植蔬菜,若兒子不前來收取,,她會感到少許失落
2024-07-19 11:29:2250歲兒子每天騎車去媽媽家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