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際空間站預計到2031年才正式退役,,但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它正因老化問題陷入危險狀態(tài)。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透露,,目前國際空間站的漏氣問題日益嚴峻,,美俄已要求宇航員采取一系列緊急應對措施。NASA官員甚至擔心出現(xiàn)災難性故障,,要求??吭趪H空間站的美國載人“龍”飛船增加臨時座椅,以備緊急撤離之需。
國際空間站的漏氣問題已經(jīng)持續(xù)了5年,,但從今年早些時候開始,,漏氣速度加快。NASA此前強調(diào)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沒有直接危險,,但最新披露的報告顯示,,漏氣問題成為老化的國際空間站面臨的最緊迫問題,可能會威脅到宇航員的人身安全,。初步調(diào)查顯示,,問題很可能出在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與貨運飛船對接口的轉移通道上。NASA和俄羅斯聯(lián)邦航天局關于國際空間站的漏氣原因和補救措施存在分歧:NASA對“星辰”號服務艙漏氣部位的結構完整性和出現(xiàn)災難性故障的可能性表示擔憂,,而俄羅斯聯(lián)邦航天局則不認為災難性解體風險是現(xiàn)實的,。
英國《每日郵報》援引NASA報告稱,目前國際空間站存在4處裂縫以及50處隱患,,每天有超過正常標準2-2.5磅的空氣泄漏。今年4月,,國際空間站的空氣泄漏速度一度達到每天約3.7磅,。隨后俄羅斯宇航員用密封劑和打補丁的方法覆蓋了所有已知裂縫,如今每天的空氣泄漏量減少了約1/3,,但仍沒有停止,。這表明國際空間站要么還有其他裂縫未被發(fā)現(xiàn),要么情況更糟糕——新的裂縫正在不斷出現(xiàn),。NASA監(jiān)察長辦公室已將國際空間站的風險評估等級提升至最高,。
卡巴納表示,美國和俄羅斯技術團隊在判斷是什么原因?qū)е聡H空間站漏氣的問題上也不一致,。俄羅斯方面認為,,國際空間站上的微振動導致艙壁出現(xiàn)“金屬疲勞”而開裂;NASA認為情況更復雜,,涉及機械應力,、環(huán)境暴露和殘余應力等多個因素。目前美國正在推動雙方專家對此展開獨立評估,,并就漏氣問題的根本原因和嚴重程度達成共識,。
盡管美俄在國際空間站漏氣的具體原因上還沒有達成一致,但雙方均要求太空中的宇航員做好預防措施,。例如存在泄漏問題的轉移通道必須始終保持密封,,只有運送補給的貨運飛船與“星辰”號服務艙對接時才會臨時打開。NASA還要求??吭趪H空間站的載人“龍”飛船臨時安裝一個額外的“托盤座椅”,,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宇航員可以將其綁在上面返回地球。
國際空間站漏氣問題的后續(xù)影響還不止于此。如果通往受影響區(qū)域的艙段永久關閉,,國際空間站可能保持正常運作,,但貨物接收效率將會受影響,因為與貨運飛船的對接口少了一個,。而且永久關閉艙段還會影響到國際空間站的高度和姿態(tài)控制,。運行在近地軌道的國際空間站仍會因稀薄大氣的阻力而逐步降低軌道高度,因此需要與其相連的貨運飛船定期啟動發(fā)動機,,為國際空間站實施軌道抬升工作,。這些軌道抬升工作主要是俄羅斯貨運飛船負責的。如果“星辰”號服務艙的貨運飛船對接口無法使用,,顯然會影響國際空間站的軌道維持能力,。目前NASA正在測試使用美國貨運飛船執(zhí)行這項任務。
國際空間站首次載人運行至今已經(jīng)過去24年,,部分艙段的入軌時間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末,。國際空間站最初設計的使用年限是15年,隨后延期服役至2020年,,如今超期服役了近10年,,部分設備的使用壽命明顯超過了原先的設計期限。根據(jù)NASA的報告,,國際空間站上有588個部件超期服役,。此外,NASA在報告中還警告說,,國際空間站面臨被微流星和太空垃圾擊中的風險,。目前國際空間站的美國部分已增加了防護罩,理論上可以防護3厘米以下的太空碎片,,但沒有計劃增加防護罩以抵御更大碎片,。目前估計有1億塊小碎片未被追蹤,仍可能損壞或摧毀航天器,。
國際空間站持續(xù)的漏氣問題引發(fā)了外界對其安全性的擔憂,,美俄在這個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上達成共識的能力也備受質(zhì)疑。NASA與俄羅斯聯(lián)邦航天局是國際空間站的主要合作伙伴,,但近年來隨著美俄關系惡化,,尤其是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后,西方終止了與俄羅斯的大部分國際太空項目,,只是由于國際空間站不能被拆分等技術原因,,雙方才勉強保持合作。俄羅斯計劃于2028年退出國際空間站,,而美國及其他合作伙伴則承諾將其運行到2031年,。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正在研制“美國軌道飛行器”,,讓國際空間站以受控方式脫離軌道。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16日報道稱,,隨著近日國際空間站漏氣問題日漸嚴峻,,美俄兩國航天局已要求宇航員采取一系列緊急應對措施。目前,,國際空間站里有3名俄羅斯宇航員和4名美國宇航員,。
2024-11-20 09:45:19漏氣加快!國際空間站陷入“危險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