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閣遺址位于圓明園東北部,最初在雍正時期為四達亭,,后于乾隆四十年改建為文源閣,。這是一處以皇家藏書樓為主體的園林景觀,,主要用于收藏《四庫全書》等重要文獻,。2024年8月至今,,經(jīng)國家文物局批準,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圓明園管理處對文源閣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
此次發(fā)掘出土了宮門、碑亭,、月臺,、趣亭、北院門等建筑基址以及圍墻,、石板道路,、蹬道、供排水涵洞,、“玲峰”基礎等附屬遺存,。還發(fā)現(xiàn)文源閣設計和建造中具有完備的防火防洪設施。
文源閣中“文源”二字意為禮樂文明之源,?!端膸烊珪肥侵袊糯?guī)模最大的叢書,其編撰是當時的一項國家文化工程,?!端膸烊珪饭渤浧卟浚植赜凇氨彼拈w”和“南三閣”,,文源閣便是“北四閣”之一,。該閣是一處獨立院落,包括藏書閣,、宮門,、碑亭、趣亭,、月臺等建筑,。主體建筑藏書閣位于長方形庭院的北側(cè),南向而立,。平臺上原有銅鼎,、銅鹿各一對,閣前臨一方水池,,池中豎立著一塊高逾六米的“北太湖石”,。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焚掠圓明園,,文源閣和藏書慘遭損毀,,僅部分藏書留存于世,。
文源閣遺址保存相對較好,整體布局與乾隆四十四年,、光緒二十四年的樣式雷圖基本相符,,說明自建成后格局未變。從磉墩坑和解剖坑可以看出,,人們在建造時精益求精:先挖基槽,,底部夯打地釘(柏木樁子)防止建筑下沉和移位,地釘上面鋪石板,,再壘砌臺基,,臺基內(nèi)全部夯打灰土,這是目前圓明園考古所見對建筑基礎處理最嚴格的一處,。
遺址現(xiàn)場除了分布著不少假山外,,還有一些鑲嵌進土里的不規(guī)則石塊交叉分錯,,形成石板路,。這些石板路、上下山蹬道,、御路,、踏跺組成完備的道路系統(tǒng),既連接院內(nèi)各處點位,,又環(huán)繞整個文源閣,。石板路所用石板未加雕琢,且多為玲瓏石,;蹬道,、踏跺石條也未經(jīng)加工,頗具園林野趣,。
世人皆知圓明園被英法聯(lián)軍燒毀是我國近代史上最為慘痛的記憶之一,,但鮮少有人知道,在這片廢墟之下還埋藏著數(shù)萬件珍貴文物
2024-11-14 08:38:12圓明園考古有新發(fā)現(xiàn)12月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fā)布八里坪遺址考古新發(fā)現(xiàn)。
2024-12-06 14:18:28八里坪遺址考古新發(fā)現(xiàn),!實證中原地區(qū)文明演化路徑古蜀文明保護傳承二期工程于12月16日在四川德陽啟動,,同時介紹了《三星堆—金沙遺址考古研究工作方案(2025—2027年)》
2024-12-16 19:08:14三星堆金沙遺址考古方案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