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離世了。對一些人來說,,一個時代結(jié)束了,;但對另一些人來說,,那個時代早就結(jié)束了,。年輕一代對這位“中式言情教母”所信奉和描寫的“愛情”已感到陌生乃至荒誕,,連“愛情”本身也敬而遠之——“戀愛腦”如今是個眾所周知的貶義詞,。
在她的作品風行的年代,情況大不相同,。1980年代,,在那個精神貧瘠的年代里,“瓊瑤”這個名字幾乎就是“言情小說”的代名詞,,還可以當形容詞來使用,,“你很瓊瑤”大致就是說此人情感特別豐富,、敏感,、傷感。她甚至影響了一代人的取名,,那些文藝腔很重的名字難免被看作有“瓊瑤味”,。
我成長的年代就是這樣。那會沒有網(wǎng)絡(luò),,瓊瑤小說在反復(fù)傳閱的過程中,,常常書頁都被磨爛了。尤其是一些女生,,對她的小說可以癡迷到落淚,。在一個不知“愛情”為何物的年代里,是瓊瑤小說滿足了人們對這一神圣存在的向往,,提供了情感濡養(yǎng),。
我也讀過瓊瑤的小說。由于父母對“早戀”和“閑書”的雙重提防,,我讀過的瓊瑤小說很有限,,現(xiàn)在能想起來的只有《月朦朧鳥朦朧》、《一簾幽夢》和《窗外》這三本,。當我發(fā)現(xiàn)她竟然和我同一天生日后,,一度還動了點心思去了解她的人生經(jīng)歷和人格特質(zhì),但無論如何,我在當時并未深入想過“言情”除了“情”之外還能有什么,。
因為她的離世,,昨天有位女性朋友感嘆:瓊瑤的創(chuàng)作時期是臺灣戒嚴階段,結(jié)合當時的白色恐怖,,雖然只是言情,,但有突破當時壓抑氛圍的意圖,難怪當時會那么紅,。她小說里很多內(nèi)容是重點放在逃離舊日家庭封鎖,、對貞潔牌坊和大家長制的反對,只是表現(xiàn)的載體放在“愛情”上,,略顯小家子氣,。當下啃老的年輕人還未必有她當時筆下的人有勇氣呢。
這番話點醒了我,,確實,,1980-90年代瓊瑤小說的風行絕非偶然。張愛玲曾語帶不屑地揶揄:“《半生緣》也無以為繼,,我寫一部瓊瑤可以寫一百部,。”但她1988年也點出了時代風氣:“瓊瑤的大陸銷路驚人也是意中事,,因為大陸還停留在臺灣的三四十年前,,而且五〇年間就想看的欲望壓抑太久了,一旦爆發(fā),,即使已經(jīng)是新的一兩代了,。”
回頭來看,,在一個“早戀”尚且被嚴防死守的壓抑社會氣氛下,,瓊瑤小說里透露出的“為愛抗爭”和“愛情神圣”,無異于一個大膽的獨立宣言,。事實上,,對那整整一代人(尤其是女性)來說,這可能是他們最重要的現(xiàn)代性體驗之一,,塑造了他們的情感結(jié)構(gòu),。
李海燕在《心靈革命》一書中認為,五四一代主張將“愛情”視為自由,、獨立,、平等的象征。那是一種對抗外部束縛的沖動:禮教秩序所造成的壓抑是不自然的,、反人性的,,年輕的個體本著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認為壓制這種自發(fā)情感的任何束縛都是不可接受的。
這種“情緒喚醒型自我”與傳統(tǒng)型自我是判然有別的,,因為它強調(diào)的是在“社會角色”的面具之下,,還隱藏著一個“真實的我”,而我們可以經(jīng)由自己的感情抵達最深的道德,,違背這種本真性而屈從于社會安排,,將使我們內(nèi)心深受折磨。
從這一意義上說,,所謂“純愛戰(zhàn)神”首先是針對自己的一場戰(zhàn)爭:任何信奉“愛情”的人,,都應(yīng)勇于捍衛(wèi)真實自我而不惜與自己的社會角色每日內(nèi)心交戰(zhàn)。
瓊瑤小說正是在這一“心靈革命”的延長線上,,并且由于她的身份,,甚至還可說別具“性別的感覺結(jié)構(gòu)”意義,因為女性感知,、書寫自己的情感,,這本身就是革命性的,而在她之前,,從未有一個中國女性畢生致力于此,。
瓊瑤在遺書中自稱“今生為愛燃燒”,并非虛言,。你可以批評她的文筆,,但她確實做到了知行合一,真誠對待自己的信念,,直至人生最后一刻,。
她高三與國文老師蔣仁相戀,,最終被父母阻攔而不得不作罷,;21歲嫁給馬森慶,四年后寫下半自傳體愛情小說《窗外》,,一再被拒,,只有平鑫濤允諾在《皇冠》雜志刊發(fā),其夫馬森慶羞憤于她披露初戀經(jīng)歷,,兩人感情惡化,,離婚之后,她和平鑫潼的地下戀情維持了十年之久,,兩人才最終走到一起,。
一直有人嘲諷她身為“言情教母”,卻不止一次陷入不倫戀中,,她的愛情路確實并不平順,,但做出這樣的選擇,,最合理的解釋是:她理解的“愛情”是超道德的,除了順從“本心”自發(fā)的情感之外,,不受外界任何規(guī)則制約,。
瓊瑤的人格特質(zhì),像極了INFP,,這類人往往敏感,、害羞、浪漫,、反主流,、理想主義,往往還嚴重偏科,,但在文藝上有著很強的創(chuàng)造力,。瓊瑤正是如此:她兩度高考失敗,最高學(xué)歷只是高中,,不善社交,,但幸運的是,她的創(chuàng)造力在言情小說領(lǐng)域爆發(fā)出來,。與此同時,,她對愛情的真誠、執(zhí)著也與其人格特質(zhì)一致,。
瓊瑤最終選擇自殺,,與其人格特質(zhì)分不開,從她離世前的種種安排來看,,這絕非一時沖動,,而是她深思熟慮的結(jié)果。她的遺書思路清晰,,既表達了自己的生死觀,,甚至還考慮到了社會責任。她刻意選在13:22離世,,寓意“一生雙雙對對”,,而22也是平鑫潼最喜歡的幸運數(shù)字。
2019年,,平鑫潼病重昏迷后,,其三個子女激烈反對瓊瑤,堅稱父親“不要無效搶救維持呼吸”的囑托不是在清醒狀態(tài)下說的,,認為瓊瑤只是因為平鑫潼沒法說愛她了,,就想放棄他。瓊瑤最后回應(yīng)說,,既然如此,,我把你們的爸爸還給你們,。
以瓊瑤的為人,可想她當時承受了雙重痛苦:不僅是面對道德指控和翻舊賬的痛苦,,還因為自己無法反抗外界壓力,,遵照內(nèi)心去執(zhí)行平鑫潼的遺愿。就此而言,,她的自殺也是在自證道德真誠:我當初堅持不要插管維生不是為了讓他速死,,我自己就不想這樣,寧可在清醒時有尊嚴地告別人世,。由此,,她踐行了自己所說的“今生為愛燃燒”。
我知道,,一直有人瞧不起她寫的那些言情小說“爛俗”,,現(xiàn)在的年輕一代對她所標舉的“愛情神圣”也已無感,但看到一個人如此奮不顧身地真誠對待自己的信念,,老實說,,我肅然起敬。因為真的,,沒幾個人能做到,。
瓊瑤1938年出生,,她的生活是非??部赖模腥巫詺?,碰到過三個特殊的人,,展開過三場奇特的感情。小伙伴們一定會很驚訝,,瓊瑤竟然會自殺,?沒錯,而且她的第一次自殺是全家集體進行的,。
2024-12-04 15:46:55瓊瑤一生曾多次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