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感人瞬間!2024年11月29日,第十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儀式結(jié)束后,,許多人來到陵園祭奠烈士,烈士墓和英名墻前擺滿了鮮花和水果,。陵園門口的登記表每天要寫滿上百頁,上面記錄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訪客信息。工作人員表示,,烈士遺骸歸國后,每天約有2000人到訪陵園,,表達哀思和崇敬,。
冬日的沈陽寒風(fēng)刺骨,但人們心中對志愿軍烈士的敬意卻熾熱如火?,F(xiàn)年90歲的金東輝身穿舊式軍裝,,步履蹣跚地走過一個個墓碑,為遠道而來的人們講述戰(zhàn)友的故事,。1950年10月,,金東輝隨部隊入朝作戰(zhàn),回國后一直在沈陽市工作,。1994年退休后,,他義務(wù)宣講抗美援朝英雄事跡,堅持了整整30年,。隨著年齡增長,,金東輝委托子女將家搬到陵園附近,并在家里建起小展館,,擺放戰(zhàn)友的照片,,講述那段崢嶸歲月,。
2014年,得知第一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即將回國時,,金東輝激動不已,。那天,他早早等候在陵園門口,,當車輛緩緩駛?cè)霑r,,他莊重地敬軍禮。他的無名指彎曲,,無法和其他手指并攏,,這是他在戰(zhàn)場上留下的創(chuàng)傷。金東輝原是志愿軍第39軍第116師第347團政治部聯(lián)絡(luò)員,,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zhàn)役中,,第116師突破臨津江,奪取釜谷里,,切斷敵軍南逃通道,。戰(zhàn)斗中,許多戰(zhàn)友獻出了年輕生命,,最后只剩下7人,。金東輝回憶說,當年去戰(zhàn)場時他是個孤兒,,沒想過活著回來,。他說自己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還有很多沒有回來,。
作為鳴槍禮兵,,徐戰(zhàn)參加了多次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退伍前,,他再次執(zhí)行任務(wù),,倍感光榮。儀式結(jié)束后,,他來到陵園,,向烈士紀念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徐戰(zhàn)講了一件令他難忘的事:2019年,,第六批烈士遺骸安葬儀式結(jié)束后,,一位身穿舊式軍裝的老人走到他和戰(zhàn)友們跟前,感謝他們把哥哥接回來,。老人的哥哥是第一批歸國的437位烈士之一,。至今迎回的11批共981位烈士中,只有20位的身份得到確認,。
那位老人叫陳虎山,,他的哥哥叫陳曾吉,。抗美援朝期間,,陳家共有7人參戰(zhàn),,只有兩人活著回來,陳虎山就是其中之一,。陳曾吉的五叔陳風(fēng)萬在戰(zhàn)場上看到了侄子的遺體,,悲痛萬分。陳風(fēng)萬負傷回國后,,帶著侄子英勇戰(zhàn)斗的故事回到家里,,陳家開始了數(shù)十年的追思和悼念。陳虎山能夠和哥哥“團聚”,,得益于2015年國家啟動的“忠骨計劃”,專門進行烈士身份鑒定和親屬“認親”任務(wù),。盡管困難重重,,但國家和社會傾注大量心血,只為讓無名者有名,,讓英雄早日與親屬“相認”,。
今年1月,李延學(xué)烈士的弟弟李延貴終于盼到了哥哥“回家”,。李延學(xué)自1948年入伍后,,再也沒有回過家。1953年,,家人收到他犧牲的消息,。每當那些無名英魂和名字重逢,我們仿佛打開了一本本塵封已久的書,,傳遞著英雄的精神和綿延的思念,。每一個歸來的烈士遺骸棺槨上都蓋著五星紅旗,像祖國母親緊緊擁抱離家數(shù)十年后歸來的優(yōu)秀兒女,。
迎回志愿軍烈士遺骸的前后幾天,,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熱線電話幾乎沒有斷過。許多烈屬打電話詢問這一批是否有他們的家人,。即便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很多人也會從全國各地專程來到沈陽,迎接烈士遺骸回國,。一位烈屬說:“我可能這輩子都等不到爸爸回來,,但我還是會來迎接烈士回家,因為他們都是爸爸的戰(zhàn)友,?!?/p>
烈士英名墻前,,無數(shù)人駐足凝思,有的聲淚俱下,,有的磕頭跪拜,。那一個個名字背后,濃縮著短暫而光輝的人生,。雕塑周圍的地板用黃銹石鋪成,,黃色代表黃土地,水波紋象征祖國的江河湖海,。英烈們,,山河會記住你們依然年輕的模樣,守護著你們浩氣壯烈的忠魂,。
2024,,無論是溫暖的燈光、皎潔的月光,,還是那些炙熱的淚光、堅毅的目光,,都讓我們堅守希望,,永不放棄
2024-12-15 19:10:45回顧2024年中國軍人的感人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