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冬至這天人們會吃餃子,,夏至則吃面條,。有句俗語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關于冬至吃餃子的習俗,,有許多傳說,,其中一種與東漢末年的醫(yī)學家張仲景有關,。
張仲景是南陽郡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人,他撰寫的《傷寒雜病論》是中國第一部臨床醫(yī)學巨著,,被后人尊稱為“醫(yī)中之圣,,方中之祖”。相傳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告老還鄉(xiāng)時正值冬季,,看到許多無家可歸的人耳朵凍爛了。他心里十分難受,,回家后研制了一種可以御寒的食療方子——“祛寒嬌耳湯”,。
這種湯是將羊肉和驅寒藥物一起煮熟,然后撈出切碎,,包上面皮,,形狀像耳朵,因此得名“嬌耳”,。張仲景讓弟子在南陽東關搭棚支鍋,,開張那天正是冬至,給前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和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感到渾身暖和,耳朵發(fā)熱,,凍傷的耳朵也治好了,。
后來,張仲景病重,,臨終前囑咐弟子將其棺材從南陽抬往長沙,,棺繩在何處斷就在那里安葬。那年冬天,,張仲景去世,,送葬隊伍走到當年舍“祛寒嬌耳湯”的地方時,棺繩斷了,。于是大家按照他的遺愿,,在那里安葬,并建了一座廟,,即現(xiàn)在的醫(yī)圣祠,。
從此以后,人們學著“嬌耳”的樣子包制食物,,稱為“餃子”或“扁食”,。為了紀念張仲景,每到冬至這天,,人們都會包一頓餃子吃,,相信這樣整個冬天耳朵都不會凍壞。這個習俗流傳下來,,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部分,,餃子也成了闔家團圓的象征。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個節(jié)氣,也是夏季的第四個節(jié)氣,。
2024-06-21 13:50:44冬至吃餃子那夏至吃什么近期,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海岸邊有了不同尋常的發(fā)現(xiàn):一條長達3.6米的稀有深海魚尸體靜靜地躺在岸邊,,其死亡原因目前仍是未知數,,有待海洋生物專家的進一步探究
2024-08-16 21:03:57美加州發(fā)現(xiàn)深海魚尸體或與地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