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被拐賣,,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在楊妞花的設(shè)想中,,她會認真念書,,考上一所好的學(xué)校;會長成一個有主意,、敢表達的人——很多年后娘家人告訴她,,5歲前的她是懟天懟地的性格,像個「小村霸」,;會更自信,、更樂觀,,有更好的發(fā)展,會成為父母的支柱,。
但是沒有如果,,30年前的初冬,5歲的她被彼時的鄰居余華英從貴陽拐賣至邯鄲,。
再后來的故事許多人都知道,。2021年5月中旬,苦苦尋家的楊妞花回到貴州,,面對父母的墳冢時,,決定找到并懲罰制造悲劇的人販子余華英。
三年半后,,2024年12月19日,,她等來了勝利。余華英拐賣兒童案重審二審當(dāng)庭宣判,,維持死刑判決,。
如果從她「找家」算起,這場等待有12年了,。
她可以脫口而出每一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2012年開始找家,;2013年采血入庫;2021年5月1日在網(wǎng)絡(luò)發(fā)布尋親視頻,,5月3日找到姐姐,,5月10日比對DNA,5月14日前往貴陽認親,,5月15日,、16日祭拜父母;2022年6月5日報案,,6月30日余華英被捕,;2023年7月14日一審開庭,,9月18日宣判,,11月28日二審開庭;2024年1月8日發(fā)回重審……
她似乎天生有超強的記憶力,。被拐時她只有5歲,,但她一直記得離家當(dāng)晚的火車車廂,記得那種黑暗與搖晃,;她記得被余華英拉扯,、踢踹和責(zé)罵,記得余華英長長的臉,,記得每一個與余華英密切接觸的人的樣貌,;她記得自己叫「楊妞花」而非「李素燕」,,也記得爸爸的眼睛。正是仰賴這種記憶能力,,她獲得了尋親與復(fù)仇的勝利,。
故事是跌宕的,結(jié)局也算快意,。但楊妞花自己知道,,故事背面,她過著「不正常的生活」,。她產(chǎn)生過抑郁情緒,,閉門不出、茶飯不思,,體重掉了近10斤,。姐姐和丈夫勸她放手,「好好過日子」,,不要再追人販子了,,而她是「不撞南墻不回頭」的那個,家里為此有幾次大吵,。
她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親生父母的思念,,但和養(yǎng)父也有深厚的感情。在兩位父親,、兩個家庭間,,她時常有厚此薄彼的愧疚與擔(dān)心。她的歸屬感仍是縹緲的——雖然她找回了家,,甚至有兩個家,,但「除非爸爸媽媽還能回來,要不我永遠不算是真正回家」,。
快樂很難得,,她回憶,生命里數(shù)得上的快樂的日子,,一定有去年給父母修好墳的那天,,她夜里躺在床上想想,都笑出了聲,。
重審二審宣判后,,她和姐姐哭了好幾場,高興為父母討回了公道,,也慶幸自己「再也不用來(打官司)了」,。
我們在2024年12月底見到楊妞花,這一陣,她行程忙碌,,密集地接受了很多采訪,,辦了幾次直播,還要趕回河北經(jīng)營自己的美容店,。但與任何人談話時,,她都聲音高亮,充滿生機,。她說她的體重漲回去了,,仍有些煩心的是皮膚狀態(tài),在過去三年半的官司中熬壞了,。其他的一切都好,,而且越來越好。
我們聊了聊重審的這一年,,聊了聊「李素燕」與「楊妞花」的身份割裂,,也聊了聊未來??纱_信的是,,階段性的勝利已達成,楊妞花的新目標是重建生活,,找回生日,,找回那個快樂的、愛家的,、能夠正常生活的自己,。
她告訴我們,姐姐和養(yǎng)父處成了親人,。她帶著養(yǎng)父去貴州老家過年,,也把姐姐帶回河北做客。在未來,,她會繼續(xù)奔走在貴州與河北的兩個家中,,兩個家她都愛,哪個家她也放不下,。
她嘗試轉(zhuǎn)型做直播帶貨,,無畏于指責(zé)她炒作、蹭流量的聲音,,「我又不是借助尋親的事成為了網(wǎng)紅,,我是一路走來,好不容易才讓大家看到我的,,我愿意抓住眼下的機會,。」
另一件要緊事是,她要拍視頻記錄下兩個家庭的日常,。因為許多被拐孩子與尋親家長的心理是很不同的,前者的顧慮更多,,怕找不到家,,更怕因找家而與養(yǎng)父母產(chǎn)生隔閡。
她希望用自家的案例,,啟發(fā),、關(guān)照與她處境相似的被拐者們,告訴他們,,家可以找到,,愛也不會失去。
2024年,,對楊妞花來說,,是多年堅持有了一個塵埃落定。她身上壓著的大石頭,,終于可以挪開,。她拿著判決書,拿回了自己的名字,。她從未屈服,,相信復(fù)仇的力量。為了她的堅持,,為了站在她背后的那些被拐賣兒童的家庭,,《人物》評選她為2024年年度社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