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貴陽8歲女童被欺凌事件。這是一起早該結案的校園欺凌案,,但家長一直對處理結果不滿,。近期,貴州某小學課堂的監(jiān)控視頻被受害女童家屬發(fā)至網絡后引發(fā)廣泛關注,。視頻顯示,,2024年3月教室內發(fā)生了欺凌事件。其中一段3月25日的畫面顯示,,班主任當時在講臺上批改作業(yè),,班級內其他同學無人相助。另一段視頻中,,當一名值班老師出現(xiàn)時,,面對已被打得干嘔、面色紅漲的女童,,該老師卻對學生說“別理她”,,隨后離開,,圍觀學生發(fā)出一陣哄笑。
視頻引發(fā)社會關注后的第三天,,2024年12月21日,,貴陽市云巖區(qū)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fā)布通告稱,9個月前參與欺凌該女童的學生共4人,,已對涉事學生監(jiān)護人予以訓誡,、對施暴者進行懲戒,并對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分管安全的副校長和思政主任、班主任,、值班老師進行了處理,。然而,女童母親對這份公開通報表示質疑,,指出有關欺凌的時段及次數(shù),、參與施暴學生人數(shù)及名單、事發(fā)后相關部門處置的合規(guī)度,,以及受害者轉學等表述與事實不符,。她認為事后僅口頭訓誡施暴學生,對涉事老師和校方責任人的處理過于輕描淡寫,,呼吁嚴肅追責,。
從女童母親最近的行為看,她準備繼續(xù)為女兒維權到底,。如果確如家長所反映的嚴重程度,,網友紛紛支持,認為當?shù)赜嘘P部門對這起校園欺凌事件的處理并不嚴肅,,甚至是對有關責任人的“保護性”處罰,。如今輿論再起,當?shù)赜斜匾M一步回應家長的質疑和社會公眾的關切,,比如欺凌的時段及次數(shù),、參與施暴學生人數(shù)及名單究竟是怎樣的?是什么樣的教育理念讓孩子敢于在班主任老師的“眼皮底下”打人,?僅給予班主任老師記過,、取消評優(yōu)及績效獎勵是否合理?至于“公開道歉會”,,據(jù)女童母親描述,,涉事施暴學生和家長都沒來全,現(xiàn)場缺乏必要的道歉態(tài)度,,顯然未達到應有的效果,。欺凌事件發(fā)生于去年3月,,為何9個月后才通報,且諸多問題似乎并未得到有效解決,?
這反映了治理校園欺凌問題的艱難,。盡管通報由當?shù)卣侣勣k公室發(fā)布,層級較高,,但受害家屬的維權之路并未因此順暢很多。作為維權的個人,,面對學校乃至整個調查組,,其聲量與能力顯得弱小。對于欺凌事件的處理,,教育部等十一部門曾印發(fā)的《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要求,,學校發(fā)現(xiàn)欺凌事件線索后應及時調查處理,由學校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認定是否屬于學生欺凌行為,??h級防治學生欺凌工作部門處理申訴請求,必要時啟動復查,。
回到這起事件,,當?shù)卮饲鞍l(fā)布通報并未提到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還需追問的是,,調查組由哪些人員組成,,有無家長代表、校外專家,?女童母親在接受采訪時稱,,孩子被欺凌42次,但云巖區(qū)教育局,、公安機關負責人認為按“欺凌”的標準達不到這個次數(shù),。那么誰來認定是否構成“欺凌”,應當發(fā)揮作用的“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又去了哪,?
“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的存在是為了避免校方單方面認定,、處理校園欺凌事件,將其淡化或不了了之,。它的缺位可能讓欺凌事件處理變得復雜且缺少公信力,。下一步,各地需真正成立學生欺凌治理委員會并發(fā)揮應有作用,,從而建立防治校園欺凌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