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法國域內還是域外,,對于許多人來說,,“勒龐”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極右”的代名詞,,二者甚至可以直接畫上等號。從父親到女兒,,這半個世紀以來的法國極右派運動,,呈現(xiàn)出鮮明的家族政治特征。盡管近年來不乏其他小黨偶露崢嶸,,但從老勒龐參與開創(chuàng)的“國民陣線”(FN),,到經瑪琳娜·勒龐之手重塑的“國民聯(lián)盟”(RN),始終是法國乃至整個歐洲極右派力量的一個標志性存在,。
法國《世界報》的社論蓋棺定論稱:老勒龐是一個“走在時代之前的特朗普式人物”,,他比其他人更早地感知,并且肆無忌憚地利用了全球化時代困擾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的恐懼——移民,、不安全感和階層滑落的焦慮,。而就在這個“走在時代之前的特朗普式人物”辭世兩周后,正牌的特朗普2.0版本強勢歸來,,成為近年來全球范圍內保守右翼和極右翼浪潮中最為強勁的一股,。
老勒龐的死訊傳出后,在極左翼政黨的號召下,,數百人當晚聚集到巴黎的共和廣場舉辦“開胃酒會”,,開香檳慶祝“骯臟的種族主義者死了,!”這種“在尸體上跳舞”的做法是否妥當,,在政界激起了不大不小的爭議。不過,,這些情緒歡快的反對者們,,不經意間共同促成了一場“熄燈秀”,他們慶祝了一個時代的落幕,,卻未必準備好面對另一個“漁陽鼙鼓動地來”的新時代,。
從失怙少年到議會新秀
讓-馬利·勒龐1928年生于法國西部布列塔尼地區(qū)的小城濱海拉特里尼泰(La Trinité-sur-Mer),。二戰(zhàn)期間,他的父親在捕魚作業(yè)中因水雷爆炸而喪生,,當時年僅14歲的勒龐因此成為“國家撫養(yǎng)兒童”(Pupille de Nation),。這是法國一項歷史悠久的撫恤措施:父母(或之一)因戰(zhàn)爭、恐怖襲擊,、履行公職而犧牲后,,其不滿21歲的子女可以享受就學、就業(yè)和稅務上的諸多優(yōu)惠,。順便一提的是,,2024年內閣走馬燈式輪換中的一位前總理博爾內(élisabeth Borne),也同樣因為少年失怙,,曾是“國家撫養(yǎng)兒童”群體中的一員,。
【環(huán)球時報綜合報道】法國《快報》29日報道稱,在日前公布的法國2024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上,,在巴黎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的游泳新銳萊昂·馬爾尚名列男性榜單第一
2024-12-31 08:12:53法媒:勒龐獲評2024年度法國最具影響力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