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府角度來看,出臺有明確信號和有用的政策才是有用的,讓年輕人明確知道,,即使沒工作只能靠低保生活,,但他們明白60歲后依然可以有社會保障,他們才可以用一生的長度考慮家庭、婚姻、孩子和健康。
提振整個社會的信心,,要讓年輕人再次成為受益者,從政策多方面進行調(diào)整,,并需要這個政策持續(xù)10到12年,。
記者:為什么不斷強調(diào)對年輕人的政策延續(xù)性只需要10到12年?
白巖松:近年來,,我們生育的最高峰拐點出現(xiàn)在2016年,,之后開始直線下降,,到了2022年跌到了1,000萬以下,這兩年一直在1,000萬以下,。因此10年到12年后年輕人的就業(yè)不再是問題,,沒有那么多勞動力供給了,所以不擔心12年之后的年輕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我們需要這10到12年對年輕人有明確的政策扶持,。
有很多人說這對于中老年人不公平,但這批年輕人是他們的孩子,,幫助他們何嘗不是在幫助今天的老人,。我之所以反感“啃老”這個詞,是因為如果社會把很多工作做好,,他們就不會啃老,,老年人也獲得了解放,可以把更多的錢用在養(yǎng)老過程中,,也給孩子減輕負擔,。
談“啃老”現(xiàn)象,社會要讓年輕人有制度有保障可“啃”
記者:當前80后和90后已成“啃老”主力軍,,如何看待年輕人依賴家庭支持的社會現(xiàn)象,,背后反映什么問題?
白巖松:從親情角度來看,,成為所謂的“職業(yè)子女”并不壞。從社會角度來看,,這是不可以的,,因為是社會的保障不夠,將應(yīng)該承擔的保障交給父母,,讓年輕人背上“啃老”的罵名,,這個詞帶有很強的貶義。因此,,我認為這不公平,,如果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失職,那么應(yīng)該進行調(diào)整,,讓年輕人有制度可“啃”,,有保障可“啃”,“啃老”這個詞就會逐漸淡化,,我不相信年輕人愿意啃老,。其實,大家經(jīng)常忽略一種心理問題,,即使父母很樂意給他很多錢,,10個孩子9個會不開心,,他仍然愿意實現(xiàn)自我價值。
年輕人曾是社會的寵兒,,推動時代前進的重要力量。然而,,如今“內(nèi)卷”和“躺平”成了他們的口頭禪,。央視名嘴白巖松為年輕人發(fā)聲,稱他們是弱勢群體,這句話如同警鐘,,敲響了整個社會
2025-03-10 20:00:04白巖松談如何從根本上防范內(nèi)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