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發(fā)布了2024年度消費者權益保護糾紛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一起趙某某等17人銷售假冒九價疫苗的案件。
2018年6月初,,趙某某得知牛某某準備以生理鹽水生產假冒九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后,,向牛某某訂購了1500支假冒九價疫苗并交付定金。同年8月初,,趙某某再次訂購5000支假冒疫苗,,由曹某某與牛某某談妥價格后交付定金。趙某某收到這6500支假冒九價疫苗后,,通過微信及曹某某等人向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山東、河南,、河北,、廣東、廣西,、浙江,、江西、江蘇等地進行銷售,。2018年3月至7月間,,李某某在未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和醫(yī)藥銷售資質的情況下,通過微信聯(lián)系上家代發(fā)貨的方式,,先后三次向馮某某銷售130支九價疫苗,銷售金額共計20.8萬元,,非法獲利至少1.25萬元,。
張家港市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趙某某等17人明知是假藥仍予以銷售,,其行為均已構成銷售假藥罪,。李某某還違反藥品管理法規(guī),伙同他人銷售九價疫苗,,構成妨害藥品管理罪,。法院對趙某某判處有期徒刑1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45萬元,對其他被告人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0年至拘役4個月不等,,并處罰金,,同時追繳相關被告人的違法所得。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銷售假冒九價疫苗案件,,犯罪鏈條長,,影響范圍廣,社會影響惡劣,。九價疫苗具有預防女性宮頸癌的功效,,攸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被告人使用生理鹽水冒充九價疫苗并銷售至全國多地,,不僅使消費者支付高價卻無法得到相應的免疫效果,,還使得部分消費者錯過了最佳接種年齡和時機,嚴重擾亂了藥品管理秩序,,社會危害性嚴重,,應依法予以嚴懲。本案判決依法懲治了危害藥品安全犯罪,,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維護了藥品管理秩序。
#銀行代銷保險亂象調查# 【存款變保險?!#保險銷售冒充銀行職員賣保險# 】去銀行存款最后變成了買保險,,這樣的事近年來屢見不鮮,,事件當事人多為中老年人
2025-03-15 17:31:18媒體臥底揭保險銷售冒充銀行職員今天是第77個世界衛(wèi)生日,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公布了三宗典型非法行醫(yī)及銷售假藥案件,,向社會傳遞“依法行醫(yī),,守護生命”的法治強音,提醒公眾警惕“江湖游醫(yī)”
2025-04-09 09:15:07商家無證倒賣壯陽藥被判刑近年來,,銀行代銷保險亂象頻發(fā),尤其是中老年人群體成為主要受害者,。在武漢的調查揭示了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真相:一些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通過誤導性銷售手段將存款轉化為保險產品
2025-03-15 12:11:18銀行違規(guī)引入保險銷售任由冒充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