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時節(jié),寧夏固原市的師生們都會天不亮就出發(fā),徒步往返108里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園祭奠先烈,。這項活動已經持續(xù)了30年,,成為一堂“行走的思政課”。十三四歲的孩子們用汗水,、水泡和十幾個小時的堅持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敬意。
陽春三月,弘文中學初一的學生們開始進入“任山河時間”,,學唱革命歌曲,了解任山河戰(zhàn)斗歷史,,并進行體能訓練,,為即將到來的“百里壯行”做準備。固原市是革命老區(qū),,“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革命精神在這里誕生,。任山河烈士陵園位于彭陽縣古城鎮(zhèn),長眠著在“解放寧夏第一次戰(zhàn)役”中犧牲的364名解放軍指戰(zhàn)員,。
30多年前,,時任固原二中校長韓宏決定帶領學生徒步赴任山河烈士陵園掃墓。盡管當時有不少反對聲音,,但韓宏認為這樣的經歷能讓學生們在未來面對困難時更加勇敢,。1995年清明節(jié)前,固原二中初一年級6個班372名學生踏上了征程,。除少數生病體力不支的學生外,,絕大部分同學走完全程。自此,,“百里壯行任山河”成為這兩所學校的一項傳統實踐課,。
2021年,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學師生經歷了最艱難的一次徒步,。一路上雨雪交加,,許多學生的鞋子被雨水泡濕,陷入泥潭,,互相協助才能拔出,。回程時由于道路泥濘難行,不得不臨時改變線路,,沿著山頂返回,。盡管如此,沒有人放棄,,師生們相互鼓勵,,咬牙堅持。初一女孩續(xù)珈碩說,,這次經歷讓她更懂得當年紅軍長征的艱難,,也感受到集體力量的強大。
到達任山河烈士陵園后,,學校會舉辦莊嚴肅穆的掃墓儀式,,瞻仰烈士墓碑、默哀,、宣誓,、擦拭墓碑、敬獻花朵等,。通過這些活動,,課堂上的歷史事件變得具體而生動,同學們的感觸更深,。弘文中學黨支部書記任皓表示,,讓學生親身經歷極限過程,比單純講道理更能讓他們感受到歷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