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產市場寒冬中,,貝殼公司“利潤越薄,,高管越肥”的現象尤為引人關注。2024年貝殼財報顯示,,全年凈利潤暴跌30%,,但董事長年薪卻飆升至7億以上。具體來看,,貝殼2024年全年凈收入達到935億元,,同比增長20.2%,歸母凈利潤為40.65億元,,同比下降30.9%,。
這份財報不僅反映了業(yè)績狀況,,還揭示了資本與勞動價值之間的失衡,。根據報告,董事長彭永東的年薪從2021年的847.8萬元飆升至2023年的7.13億元,,三年累計漲幅達84倍,。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執(zhí)行董事單一剛的薪酬也大幅增長,從2021年的685.3萬元漲到2023年的5.29億元,,漲幅達77倍,。
貝殼擁有43817家門店和427656名經紀人,。若按數據計算,這些經紀人為貝殼新房和存量房業(yè)務共創(chuàng)造586億元收入,,每人年均創(chuàng)收13.70萬元,,月均創(chuàng)收1.14萬元??鄢脚_和店東分潤后,,經紀人實際個人分潤按60%計算,年均收入約8.22萬元,,月均收入約6850元,。對比彭永東7.13億元的年薪,他的薪酬大約是旗下經紀人平均年薪的8674倍,。
貝殼的高管高薪主要源于前老板左暉時期的股權激勵政策,。2022年5月,貝殼在香港上市前夕再次進行股權激勵,,對象為彭永東和單一剛,,分別獲得7182萬股和5387萬股,按港股發(fā)行價計算,,分別對應21.55億港元和16.2億港元,。這次激勵沒有對賭和業(yè)績要求,基本是白送,,并允許每年解禁一部分,,五年全部解禁,。
貝殼的營收模式本質上是“數字抽傭機”,,采用壟斷性傭金結構,,二手房買賣雙向抽傭,,新房傭金率高達4%-10%,平臺抽成占交易額6%-23%,。例如,,在上海購買一套480萬的二手房,貝殼抽走21萬傭金,,遠超稅費,。
面對輿論壓力,,貝殼董事長彭永東宣布捐贈900萬股A類貝殼普通股。稅后資金將用于居住行業(yè)服務者及其家庭成員的醫(yī)療健康福利,,以及應屆畢業(yè)生等租客群體的租房幫扶,。然而,捐贈后的彭永東仍持有大量股份,,剩余持股價值超過90億港元,。捐贈的900萬股(約4.4億人民幣)僅占其財富的5%,且實際效用存疑,。
盡管如此,,薪酬邏輯未變,,貝殼強調7億年薪是“股權激勵攤銷非現金支出”。會計規(guī)則無法掩蓋利益輸送的本質,,未來兩年繼續(xù)行權,,彭永東仍可套現超過10億。這種高薪背后,,基層中介經紀人們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勉強維持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