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日本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為慶祝重新開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國寶展”的展覽,。該展覽匯集了135件頂級文物,,其中包括由遣唐使帶入日本的王羲之《喪亂帖》(唐摹本),,這一名帖曾在2006年于上海博物館展出,。
王羲之《喪亂帖》(唐摹本)是中國唐代的作品,,現(xiàn)藏于三之丸尚藏館,,展覽時(shí)間為4月26日至5月18日,。對中國觀眾來說,,此次展覽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這幅《喪亂帖》。原跡已不存于世,,展出的是唐代內(nèi)府的雙鉤填墨摹本,,奈良時(shí)期由遣唐使帶入日本,。右端鈐有日本桓武天皇的“延歷敕定”朱文印。原帖為卷子,,現(xiàn)改裝為軸,,包含“喪亂帖”、“二謝帖”和“得示帖”三通尺牘合裝,?!秵蕘y帖》縱長28.7厘米,共八行62字,,反映了喪亂時(shí)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緒,。全文如下:“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dāng)奈何奈何,!雖即修復(fù),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p>
此帖在日本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為中國書法界所知不過百余年。清光緒十八年,,楊守敬首先摹勒于他的《鄰蘇園帖》,,墨跡印刷品的傳入則在一九三四年以后。2006年,,上海博物館舉辦“中日書法珍品展”,,《喪亂帖》首次歸國展出,距離其遠(yuǎn)赴日本已經(jīng)隔了1300余年,??紤]到紙質(zhì)文物的脆弱性,此次《喪亂帖》僅展23天,。
書法研究者韓玉濤在《王羲之〈喪亂帖〉考評》一文中提到,,此帖不可及之處在于其本身就是一篇優(yōu)秀的雜文,字勢雄強(qiáng),是右軍真面目,,兼?zhèn)湫蹚?qiáng)和慘淡之美,,表現(xiàn)了由行入草的完整過程。因此,,《喪亂帖》是一件難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遠(yuǎn)勝《神龍?zhí)m亭》,。顧村言在《〈喪亂帖〉觀摩雜說》中也提到,,觀《喪亂帖》可見“骨鯁”與“激切愷直”。現(xiàn)場連讀幾遍,,仿佛可以看到右軍寫此紙時(shí)的沉郁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