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份,,青島的槐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養(yǎng)蜂人,程忠亮便是其中之一,。他從18歲開始跟隨父輩走南闖北放蜂采蜜,。1995年第一次來青島采槐花蜜后,連續(xù)30年未曾間斷,。每次停留一個月左右,,積累了幾百個忠實客戶。作為追花人,,青島只是其中一站,。每年3月,他和老伴從老家安徽黃山出發(fā),,算著花期一路向北,,直到10月才返回。每次行程超過2000公里,,一個約10平方米的帳篷就是他們的臨時住所,。一般情況下,他們能掙十來萬,。如果遇到洪水,,可能一年都白干。
5月4日,,程忠亮來到青島,,這里槐花正好盛開。他來自傳統(tǒng)的養(yǎng)蜂村,,初中畢業(yè)后便跟著老鄉(xiāng)養(yǎng)蜜蜂,。他說,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養(yǎng)蜜蜂,,他就學了這門手藝,。每年3月,,他們從老家出發(fā),先到南京采油菜花,,再一路向北轉戰(zhàn)徐州,、臨沂、青島和臨朐等地,。每個地方花期不同,,大部分停留半個月左右。在青島,,他們主要采集槐花和荊條花,,停留一個月左右。
自1995年起,,程忠亮每年都來青島,,已經三十年了。他在青島有一批固定的客戶,,大概幾百人,。一般七八天收一次蜂蜜,一斤賣40元,。每年三四月份,,很多老客戶都會提前打電話咨詢。他們每年扎帳篷都會選擇固定的地點,,既省去了麻煩,,也能盡快把蜂蜜賣掉。搬運蜂箱最累,,一個蜂箱重七八十斤,,都得用扁擔挑到車上。他們兩口子出來,,能照看七八十箱蜜蜂。一年忙活八九個月,,正常情況下能掙十來萬,。
野外放蜂最怕大雨。2018年在臨朐,,程忠亮遭遇暴雨,,河水倒灌淹沒了帳篷,行李全被沖走,,七八十箱蜜蜂也被淹死,。那次損失了十多萬,一年都白干了,。為了相互照應,,他們經常兩三家一起出行,,遇到突發(fā)情況可以互相提醒。夏天帳篷里悶熱,,蚊蟲到處飛,,也是最難熬的時候。現(xiàn)在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吃這個苦,,基本上都是五六十歲的人在做,。
以前村里幾百人都養(yǎng)蜜蜂,現(xiàn)在只剩下幾個人,。早年沒有太多選擇,,只能跟著父輩學養(yǎng)蜂。這些年經濟不斷發(fā)展,,村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轉行,。主要原因就是太苦,而且收入也不高,。比如程忠亮有了孫子,,3歲大的孫子從1歲斷奶開始就跟著他們走南闖北。很多人為了照顧孩子,,放棄了養(yǎng)蜂,,在家門口找份工作。等明年孫子上幼兒園,,老伴就得在家接送,,他只能一個人出來。沒有其他專長,,也適應了這個工作,,一個人就少干點。他養(yǎng)了一輩子蜜蜂,,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等將來實在干不動了,他才會考慮休息,。
為積極適應老齡化社會發(fā)展,緩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后顧之憂,,今天,國家醫(yī)保局出臺護理類立項指南(試行)和優(yōu)化調整護理價格政策通知
2024-10-27 08:14:16緩解“一人住院 全家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