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5月17日電 臺灣第三核能發(fā)電廠(下稱“核三廠”)二號機組運轉執(zhí)照17日到期,將于次日零時前正式停機,。島內(nèi)輿論擔憂缺電,、停電等痼疾尚未解決,如今“核電歸零”,,未來電力供應將面臨重重挑戰(zhàn),。
綜合中央社、中時新聞網(wǎng),、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等臺媒報道,,除未通過商業(yè)運轉相關“公投”的核四廠外,臺灣過去共有三座營運的核電廠,,近年來位于北部的核一廠,、二廠機組陸續(xù)關停,地處南部的核三廠一號機組也于去年7月停運,。核三廠二號機組是最后一座仍在運轉的核電設施,,運行逾40年。
長期以來,,“非核”主張被民進黨視為政治攻防的“神主牌”之一,。臺灣地區(qū)前領導人蔡英文2016年競選時,即把“2025年實現(xiàn)‘非核家園’”作為重要政見,,并在上臺后極力推動,。此次核三廠二號機組除役,似宣告如期達成“非核家園”的最后一里路,。
“無核”后會否缺電,、如何保障電力供應穩(wěn)定?分析認為,依當局規(guī)劃,,填補無碳電力缺口的“再生能源”發(fā)電占比應于2025年達15.2%、次年達20%,;然而,,光電,、風電兩大“再生能源”主力的裝機容量擴增均滯后,今年難以達標,。此外,,今年擬啟用的多座大型燃氣機組,部分仍處于運轉測試階段,,部分建設未見明顯進展,,能否順利、穩(wěn)定供電讓人存疑,。
有業(yè)者指出,,從能源成本角度考量,相較于核電,,“氣電”或“綠電”都更為昂貴,,無論以何者取代核電,每年均需增加新臺幣上千億元的電力成本,。更有民意代表表示,,全世界如今都在爭取人工智能(AI)的領導地位,發(fā)展AI需大量電力支撐,,臺灣“核電歸零”后,,恐將加劇用電不穩(wěn)、電價上漲,,沖擊臺灣AI產(chǎn)業(yè)發(fā)展,。
艾哈邁達巴德機場因墜機事件暫停運營,,所有航班停止運行,直至另行通知,。一架客機在印度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機場起飛后幾分鐘便墜入附近居民區(qū),,機場上空冒起濃煙。目前傷亡情況尚不清楚
2025-06-12 18:05:44印度客機墜毀機場暫停運營廣州地鐵官方微博消息:6月18日,,有自媒體稱“因廣州地鐵3號線、以及10號線施工需要,,經(jīng)市政府批準,,自2025年7月8日起,3號線體育西至天河客運站區(qū)段列車停止對外服務
2025-06-20 15:41:36辟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