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刻開始詢問細節(jié),問媽媽具體是什么時候開始不舒服的,,吃了哪些藥,,效果如何。感覺到我急了,,她又趕緊開始改口,,說自己的問題不大,可能就是頸椎病又犯了壓迫到神經,,再加上最近沒有睡好才會這樣,,一貫的輕描淡寫,想把事情輕輕揭過去,,然而語調中的虛弱是無法掩飾的,。我想到,距離父母上次體檢也過去了九個多月,,確實需要再好好檢查一下,。
但媽媽斷然拒絕了我讓她去醫(yī)院做檢查的提議,直到我看起了回家的車票,,告訴她我要請至少三天假回去看看她,,她才同意自己去看病。魯迅先生曾說:“中國人性情總喜歡調和,、折中,,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里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窗了?!痹谂c父母的相處中,,我深諳這一道理,。
但我其實也知道,媽媽很抵觸進大醫(yī)院,,除了覺得需要花不少錢,,更重要的原因是那些復雜的就醫(yī)流程她應付不來。體檢一次,,要和很多醫(yī)生,、工作人員溝通,在醫(yī)院里跑上跑下,,進入各個科室里做檢查,,很多操作都需要在線上進行,還要填寫個人信息,。如果沒有人陪同,,媽媽往往手足無措,要強的她總對自己在這些方面的“無能”耿耿于懷,。
去年冬天,,我因為身體不舒服去醫(yī)院做檢查,有一些年齡和我媽媽相仿的阿姨圍在打印就診單的機器前,,不知道如何操作,,站在一邊小心翼翼觀察別人的做法,那種一臉犯難,、又不好意思求助的樣子讓我心里酸酸的,,仿佛看到了在這種情況下同樣窘迫的媽媽,于是幫她們一一打印好才離開,。在我的家鄉(xiāng),,陪診還遠遠沒有市場化,子女不在身邊,,就醫(yī)對年長的人來說屬實是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