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馬斯克不一定需要通過推舉自己的候選人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或許承諾給獨立議員或搖擺的兩黨議員提供資金支持和發(fā)聲平臺,,就能幫助馬斯克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奪取國會議席的目標,。畢竟,共和黨內并非沒有特朗普的反對派,。美國國會圍繞特朗普“大而美”法案舉行的投票中,,就有1名共和黨參議員和4名共和黨眾議員投了反對票。懾于馬斯克的影響力,,在馬斯克與特朗普公開鬧翻之后,,美國國會絕大多數(shù)議員都態(tài)度謹慎,不輕易表態(tài),。
當然,,也要看到,盡管馬斯克在奪取國會議席上可能有途徑,,但“美國黨”要轉化為更大的政治力量,,不是僅憑“鍵政”就能實現(xiàn)的。從網絡民意走向看,,美國網民不是只支持馬斯克成立第三黨來沖破兩黨體制,。2023年蓋洛普的民調顯示,多數(shù)美國網民希望美國政壇出現(xiàn)新生力量的比例達到了20年來最高,。今年6月18日,,英國知名民調機構輿觀發(fā)布的民調也顯示了同樣的結果。
高達65%的網民支持馬斯克成立“美國黨”并不奇怪,,畢竟這是點點鼠標就能做的事,。但馬斯克的“美國黨”政治能量的上限,很可能就是奪取個別國會席位,,而不會更高,。如果真的想通過參與美國總統(tǒng)大選以改變美國的政治生態(tài),就會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例如,,美國各州已形成了事實上只保護驢象兩黨的選舉制度,馬斯克的南非出身背景決定了他只能推舉其他候選人,,而其出資和宣傳方式都可能面臨各種法律挑戰(zhàn),。再如,美國聯(lián)邦和各州法律都對選舉期間的言論有限制性制度,,在言論真假,、惡意,、誹謗等標準方面有各種設定。這本是馬斯克擅長的領域,,但他大約無法像特朗普一樣隨意踩線,,復雜的制度障礙給他挖了足夠多的坑。
更重要的是,,線上可以輕易實現(xiàn)病毒式傳播,,但在線下,沒有可靠的基層組織和對草根階層的動員能力,,很難擴大政治地盤,。而這些正是馬斯克所匱乏的。事實上,,美國歷史上也沒有第三黨在總統(tǒng)大選中脫穎而出的先例,。馬斯克先天不足的“美國黨”也恐難成例外。也就是說,,他難以改變美國的兩黨體制,。
特朗普政府于1月31日晚宣布,,要求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四家媒體從他們在五角大樓的專用辦公場所撤走,。此舉的理由是為其他媒體騰出空間
2025-02-02 09:15:45紐約時報等媒體被趕出五角大樓美“群聊泄密”事件持續(xù)發(fā)酵,。3月26日,,《大西洋》月刊總編輯杰弗里·戈德堡公開了關于打擊也門胡塞武裝作戰(zhàn)計劃群聊的全文內容
2025-03-28 00:05:32特朗普批媒體持續(xù)報道群聊泄密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