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筆者在微博上曾看到一位作家稱贊美術片《金猴降妖》中白骨精變身美艷村姑的橋段,。這一段長達兩分半的“單人”表演,,融合舞蹈動作,、戲曲元素,、音效配合,,無比精致動人,。白骨精的身姿和動態(tài),,有敦煌飛天舞的特色,,極其靈動飄逸,,可柔可剛,變幻莫測,。其創(chuàng)造出的幽暗,、神秘、恐怖又奇幻的氛圍,,包裹著傳統(tǒng)文化,、東方韻味,讓不同年代,,不同年齡的人都驚嘆其藝術性,。又如《大鬧天宮》中孫悟空的桃心臉,也在此后的各類藝術作品中得以延續(xù),。
給予人們情感愉悅,是藝術品的價值或者說功能之一,。2022年甘肅省博物館文創(chuàng)部發(fā)售的一款“馬踏飛燕”毛絨玩具,,把原本嚴肅的鎮(zhèn)館之寶銅奔馬變成了一個丑萌的綠馬,踩在小鳥身上,,賤賤的表情,,讓人忍俊不禁,消解了生活的壓力,,舒緩了緊繃的神經(jīng),,實現(xiàn)了藝術品的這一價值,受到眾人追捧,。然而僅僅停留在上述情感愉悅的層面,,不但不能使藝術品長盛不衰,還可能會走向“娛樂至死”的誤區(qū),。
美國媒體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已經(jīng)提醒過我們,,警惕電視聲像媒介帶來的脫離語境,、膚淺,、碎化的現(xiàn)象,這在藝術品中同樣適用,?!熬G馬”就是將藝術品娛樂化的一種。雖說它的藍本是馬踏飛燕,,但實際上完全脫離了母體的藝術語境,,沒有文化的直接支撐,也缺乏藝術性,。時下Labubu流行,,除了有人看重它帶來的情緒價值,也不乏大量跟風者的“無腦”追捧,,當藝術品異化為流行文化符號,,那么人們對其藝術性的關注或也消失殆盡了。另一方面,,雖然這些“潮玩”被標榜用來張揚個性,,但仔細想想這反而是個性的喪失。因為它雖看似多元,,卻并沒有跳出一元性的局限,,無非是換個顏色,改套行頭罷了,。
對于那些為精神解壓而生的藝術品,我們不應否定,,但它們?nèi)绻胍永m(xù)長久的藝術生命,,還需注入文化和思想的內(nèi)核。
6月8日,,福布斯實時富豪榜榜首出現(xiàn)一位新面孔:泡泡瑪特創(chuàng)始人王寧以203億美元(約等于1459億元人民幣)身家,,成為河南新首富
2025-06-12 10:24:20Labubu溢價30倍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