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漢陽橋機路夜市的傍晚,,總是帶著一股熱辣辣的煙火氣,。7月7日那場大雨剛過,人流正涌向攤位,,一個印著“唐應(yīng)炒粉姐”的攤子前尤其熱鬧,。有人舉著手機念叨:“這不是東莞那個炒粉姐嗎,?怎么跑武漢來了?”灶臺上,,火苗竄得挺高,,穿暗紅長裙的攤主顛著鍋,裙擺沾了雨也沒顧上,,隨著手腕的起落輕輕晃動,,動作利落得很。
這個炒粉的就是唐應(yīng),,她靠“精致炒粉”在網(wǎng)上攢了300多萬粉絲,。回武漢擺攤才7天,,每天200多份炒粉幾個小時就賣光了,。她擦了擦額頭的汗,把攤位交給老公,,跟人聊起這趟“回家”的緣由——在外漂泊24年,,雖然在東莞攢下些手藝,卻沒攢夠一套房,,家里兩個孩子更是讓人掛心,。“14歲就出來闖,,這次算下了狠心,,放下東莞的一切,回武漢從頭來,?!?/p>
剛回武漢時,,她愁得好幾宿沒睡。門店選哪兒,?食材從哪兒進,?資質(zhì)怎么辦?每月光房租就得近5000塊,,再加上水電,、食材,壓力著實不小,。有人潑冷水:“武漢人愛熱干面,,誰天天吃炒粉?”她偏不服氣,,“我手藝在身,,走到哪兒都不怕?!?/p>
為了讓武漢人吃得慣,,她花了不少心思。米粉專門從廣東寄來,,半手工制作,,炒出來筋道不爛,和本地米粉不一樣,;調(diào)味上又往武漢口味靠,,多擱點辣,加點鹽,,備著老干媽,,南方的粉愣是融進了江城的熱乎勁兒里。每天中午就開始備菜,、蒸飯,、泡粉,汗?jié)窳艘路差櫜簧?,就為了保證200多份食材新鮮,。最絕的是顛鍋,每份要顛70到90下,,一晚上下來上萬次,,手上勒出紅印,戴護腕也擋不住疼,?!斑@活看著是力氣,其實是功夫,,好多小伙子來學(xué),,第二天就打退堂鼓了,。”她說著,,眼里帶點驕傲,。
捧場的人真不少。老粉絲從遠處趕過來,,附近街坊怕她沒生意,,特意繞過來買一份。家住隔壁的王先生是她多年的粉絲,,開業(yè)第一天就來了,,說“以后家里不做飯,就來這兒吃”,。
爭議也不少。直播間里總有人提“28元天價炒粉”,,說她“擺攤時8元,,開店就飄了”。唐應(yīng)嘆了口氣,,這事兒去年鬧了三個月網(wǎng)絡(luò)暴力,,差點把她逼抑郁了。其實菜單明明白白:基礎(chǔ)款加蛋8元,,加肉10元,,最貴的“全家福”加了牛肉,、雞肉,、火腿那些,才28元,?!奥殬I(yè)黑”故意帶節(jié)奏,有人還舉著攝像頭堵攤位,,非要點地攤做不了的蝦仁炒粉,,不給做就賴著?!皠e人不想聽真相,,就想看你不好過?!彼龥]多辯解,,只顧著顛手里的鍋。
她回武漢,,說到底是為了孩子,。大娃14歲上初二,,小娃還在幼兒園,都在孝感老家由老人帶,。2022年送回去時,,夫妻倆咬著牙,就盼著孩子能安穩(wěn)上學(xué),??梢荒暌姴簧弦幻妫?dāng)媽的心里不是滋味,?!巴尥尢铝耍瑢W(xué)習(xí)從不讓操心,,可我這當(dāng)媽的……”她說著,,聲音低了些。武漢離孝感就一小時車程,,她想著好好干,,兩年內(nèi)在武漢買房,把孩子接過來,。
老公這段時間從東莞回來幫忙,,過幾天還得回去,以后主要靠她一個人撐,。傍晚的夜市越來越熱鬧,,放暑假的孩子來幫忙備料,婆婆招呼客人,,一家人忙得團團轉(zhuǎn),,卻透著股踏實勁兒。
網(wǎng)友們看法不一,。有人夸她“憑勞動吃飯,,值得贊”,說“不偷不騙,,價值觀正”,;也有人質(zhì)疑“東莞炒作不下去,跑武漢來了”,,覺得“顛鍋次數(shù)不代表味道”,;還有人替她抱不平,“28元算啥天價,?大排檔炒牛河都30多了”,,“珠海偏僻地方加蛋炒粉都12元,還難吃”。
唐應(yīng)這幾十年闖蕩,,啥風(fēng)浪沒見過,。14歲出來闖,24年異鄉(xiāng)漂泊,,放下東莞的一切回武漢,,靠的就是那句“有技術(shù)走到哪里都不怕”。日子就像她炒的粉,,多顛幾下才有滋味,,多添幾分料才圓滿。如今武漢的風(fēng)里,,已經(jīng)飄著她炒粉的香氣,,這香氣里,有她對生活的較勁,,更有對“家”的盼頭,。靠雙手掙來的日子,,再難也透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