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坤介紹,生物繁殖有兩種策略,,一種是R對策,,一種是K對策。R對策生物繁衍會產生大量的后代,,種群數(shù)量比較大,,死亡率也比較高,。K對策生物繁衍量就比較少,,但是個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比較強,,不容易死亡。螢火蟲的單次產卵量是幾十?;蛘呤巧习倭?,所以它也屬于R對策的生物。
董立坤稱,,一般的人為采集行為,對于R對策的生物來說,,是不會導致滅絕的,,也不至于被稱為“滅絕式采集”。以沙丁魚為例,,沙丁魚一次性產上萬粒卵,,所以再怎么捕捉沙丁魚,它總有一定的種群數(shù)量,。但是,,像東北虎、金絲猴等高等哺乳動物,,它本身繁殖后代就比較少,,屬于K對策。一個種群都捕殺完了,,它們在這個區(qū)域就滅絕了,。
“對螢火蟲而言,采集對它的影響并不是主要的,。螢火蟲的生存主要是受兩個方面的影響:一個是燈光,,城市里很少有螢火蟲分布,就是因為燈光的干擾,。比較嚴重的光污染對它的信號傳遞,,對雌雄個體進行交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另外一個重要的影響是農藥的使用,,城市或農田當中使用了農藥的話,,也會導致當?shù)匚灮鹣x的種群數(shù)量的減少或者是滅絕?!?/p>
其還表示,,對于組織開展自然觀察與夜間觀蟲活動的行為,其不建議人為采集大量的昆蟲或者植物。因為不同的生物,,種群大小不一樣,,采集都會對它有影響,所以不建議進行采集,。應當告知采集者,,觀察完以后就釋放,也盡量不要去野外采集,。
【3】33%的人從未見過螢火蟲
6月8日,,科普作者“瑪雅藍”于公眾號平臺發(fā)起一項投票調查,提問讀者:“看過夏夜的螢火蟲嗎,?上一次看到它是什么時候,?”
這個有2萬人參與的投票調查顯示,如今只有16%(3703票)的人在最近五年看過螢火蟲,,33%的人從未見過螢火蟲,,50%以上的人,上一次見到螢火蟲已是5年以前的事情,。
1月8日,有網友發(fā)布視頻稱,,河南信陽羅山一濕地公園存在安全隱患,,滿地松針覆蓋,一名五六歲的孩童不慎落入鋪滿松針的兩米深水域中溺亡,,事發(fā)地完全看不到下面有水
2025-01-10 15:03:21河南信陽一濕地公園有孩童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