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至2002年12月,,我國先后成功發(fā)射4艘“神舟”號飛船,2003年10月,神舟五號順利將楊利偉送入太空,,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夙愿,樹立了中國航天事業(yè)的第二座里程碑,。
這些是我國繼“兩彈一星”之后,,在高科技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而這些成績也是靠自力更生起步并在自主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取得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后,,“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正式提出,這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fā)揚光大,,反映了我國在1986年著手開展載人航天關鍵技術的預先研究和1992年正式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之后,,航天工作者在投身航天事業(yè)建設中鑄就的一筆精神財富。
讓五星紅旗在月球,、火星表面展開
20世紀中葉以來,,人類興起了探月潮。隨著航天科技的發(fā)展和綜合國力的進步,,我國航天人也將目光投向月球和深空,。
2000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發(fā)表,,提出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2002年10月,中央明確要求抓緊月球探測工程的論證工作,。2004年初,,繞月探測“嫦娥工程”正式批準立項。
此后,,我國探月工程規(guī)劃為“繞,、落,、回”三期?!袄@”指計劃在2004年至2007年,,研制和發(fā)射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wèi)星,實施繞月探測,;“落”指計劃在2013年前后進行首次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回”指計劃在2020年前進行首次月球樣品自動取樣返回探測。
2007年11月,,嫦娥一號完成繞月探測,;2010年10月,嫦娥二號發(fā)射成功,,這也是我國成功研制的第一個行星際探測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造訪拉格朗日點、第四個開展小行星探測的國家,。
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成功降落在月球虹灣地區(qū),我國首次實現(xiàn)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xiàn)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的國家,;2019年1月,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xiàn)人類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率先在月球背面刻上中國足跡,還首次實現(xiàn)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繼通信,;2020年,,嫦娥五號攜帶月壤返回地球,收獲寶貴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