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校園欺凌,需要建立完善嚴格的法律體系,,明確學校,、家長的職責,,同時對于孩子的相關教育、心理干預以及社會組織機構的介入等等,,都十分重要。
最近,一篇名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文章稱自己在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二小上學的兒子長期受同班同學欺凌,,被同班同學用廁所的垃圾筐扣頭,兒子因此出現(xiàn)失眠,、易怒等癥狀,,經(jīng)診斷為急性應激反應。當日,,家長即向學校反映此事,。
這篇文章在網(wǎng)絡上激起軒然大波,中關村二小隨即發(fā)布聲明,,“正在積極協(xié)調(diào)處理,,力爭達到多方認可的效果,希望教育問題回歸學校進行處理?!北M管目前有關此事的各種說法滿天飛,,但因為有社會的廣泛關注,相信這起事件的真相一定能水落石出,,并得到妥善處理,。可是,,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校園欺凌又能否得到改觀呢?這個問題仍需要得到很好的回答,。
這些年來,,校園欺凌事件一次又一次沖擊著公眾神經(jīng)。去年6月10日,,南京一名初中生被高年級學生索要錢物,,拒絕后遭到毆打,后被拉至廁所并被強迫吸食大便,。對方還用手機拍下毆打和侮辱他的過程,,并發(fā)送給其他學生和學生家長。沒過幾天,,一段時長2分5秒的視頻又在網(wǎng)絡中被瘋狂轉發(fā),。視頻中,一名8歲的孩子被幾個年長的孩子追打,,視頻中還傳來嬉笑聲……據(jù)統(tǒng)計,,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僅被媒體曝光的校園欺凌暴力事件就達43起,,而相對于普遍存在的校園欺凌現(xiàn)象,,這無疑只是冰山一角。
事件發(fā)生—媒體曝光—公眾議論—歸于沉寂,,這是近些年來校園欺凌問題出現(xiàn)的大致軌跡,,可公眾期盼的,絕不是這樣一次又一次似曾相識的輪回,。
在世界各國,,校園欺凌都是棘手的問題,日本亦曾是校園欺凌的高發(fā)區(qū),。影響日本反校園欺凌機制建立的轉折點,,是發(fā)生在2011年的大津市中學生自殺事件,當時一名初二男生長期受到三名同年級男生同學的武力和語言暴力,,比如被要求吃下蜜蜂尸體,、全身被綁住塞進柜子,、被強迫偷竊,甚至被逼著從窗戶跳下進行“自殺練習”等殘忍虐待,。該名學生最后不堪折磨自殺身亡,,但是學校多名教師在知曉校園暴力事實的前提下,竟然聯(lián)合大津市教育委員會一致對外隱瞞,,宣稱完全不知情,,甚至以“實施加害的學生也有人權”為由拒絕調(diào)查。警方也多次拒絕了死者家屬的報案要求,,認為這只是“學生之間的惡作劇”,。案件被媒體曝光后,民眾紛紛對警察和學校表示懷疑,,迫于輿論壓力,,當?shù)鼐饘W校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強制調(diào)查”,結果表明校園暴力是導致學生自殺的直接原因,。學校最終向公眾謝罪,,包括校長在內(nèi)的5名相關教師和教育委員會成員受到了處分。
這起轟動一時的事件,,讓日本開始徹底反思校園欺凌問題的嚴酷性,,在強大社會輿論的推動下,日本國會在2013年通過了《校園欺凌預防對策推進法》,,開始了日本整頓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體系化,。
日本大津市中學生自殺事件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在中國幾乎都可以找到,,比如學校出于聲譽考慮的包庇縱容等等,。我國目前也出臺了一些相關法規(guī),但距離“體系化”還差得遠,。對于校園欺凌,需要建立完善嚴格的法律體系,,明確學校,、家長的職責,同時對于孩子的相關教育,、心理干預以及社會組織機構的介入等等,,都十分重要?!爸嘘P村二小事件”是眼下的熱點,,但會不會又是一陣風?它又能否成為反校園欺凌的轉折點,?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