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馮小剛導演對“爛片”緣由的說法引起了社會對電影現狀的關注,,也體現了中國電影人的拳拳之心,。這其實也是目前中國電影面對的復雜情況的投射。
實際上,,自2016年以來中國電影的發(fā)展越發(fā)趨于平緩,,原有爆炸性增長的勢頭突然放緩,形成了一種新的狀態(tài),。一是票房總體增長遠低于預期,,銀幕數的快速增長并沒有帶來票房的高速增長。二是本土電影當下明顯缺少新的熱點和焦點,,無論是類型的發(fā)展還是影片本身都似乎缺少一些讓人興奮的新增長點,,呈現的狀況似乎和當時許多人的期待有相當的差距。
筆者在今年年初就此提出“廠”字形的發(fā)展描述,,現在看來是適合中國電影現實狀況的,?!皬S”字形的那一撇,指的是一種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就是指自2010年以來中國電影在三四線城市新的中等收入觀眾開始成為電影的新觀眾之后,,呈現出持續(xù)近6年的爆炸性增長。中國電影的銀幕數已經是全球第一,,票房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二,。
“廠”字形的一橫,指的是2016年以來,,票房突然增長趨緩,,2017年仍然持續(xù)了這一趨勢。現在看來,,中國電影市場這些年的高速增長,,主要是依靠一批新興的中等收入群體,他們把看電影當做新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迅速地由一二線城市擴大到了三四五線城市,。與此同時,80后90后的觀眾也開始將電影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量的電影“新觀眾”涌入了電影院,,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中國也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電影市場,。
但這種增長現在所面臨的是三四五線的觀眾大規(guī)模增長已經到了瓶頸,,現在這種新觀眾的快速增長已經不可重現了。而一二線城市的觀眾由于現在電影缺少熱點和焦點,,而缺少進入電影院的動力,。因此,“廠”字形的這一橫還會持續(xù)相當長一段時間,。這造成了已經習慣了前些年高速增長的電影界,,產生了相當程度的焦慮和困擾。
近期,,中國電影確實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和挑戰(zhàn),。這些問題,僅僅歸咎于觀眾的素質或資本的力量都未必能夠一下子解決,。應該說,,大量的“新觀眾”的進入既造成了爆炸性的增長,他們的趣味和要求也形成了新的壓力,。
實際上,,這些觀眾現在對于全球電影市場是舉足輕重的。如何既適應他們的要求又不迎合,而是在影響他們的品位方面做更多的嘗試,,確實是新的挑戰(zhàn),。同時,大量資本進入電影業(yè),,從總體上看對電影的繁榮有其重要的貢獻,。三四五線城市電影觀眾能夠獲得品質較高的電影服務,就和資本的支撐有關,,他們作為電影觀眾產生影響,,也是他們分享文化成果的一部分。這當然是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