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從未經歷過朝核問題這樣的危機:朝鮮不僅與美國尖銳對立,,而且蔑視聯(lián)合國安理會的權威,。特朗普總統(tǒng)在上任之前大概對自己能夠輕易處理這個問題充滿信心,但他現在或許是被朝核問題搞得最疲憊的一位美國總統(tǒng),。平壤對他軟硬不吃,,他的威脅被嗤之以鼻,他對平壤曾有的克制表現的表揚后者同樣無動于衷,。
最重要的是,,平壤沒有后臺,中俄兩國均參與了對它嚴厲制裁,。另外平壤現有的核力量以及遠程打擊能力都尚不成熟,,按說一時還成不了華盛頓的對手。但是現在華盛頓真的拿平壤沒招,,而且世界也對解決朝核問題一籌莫展,。
朝鮮與美國的實力相差如此懸殊,“世界”與朝鮮的實力差距就更大了,。但目前朝鮮卻似乎做到了“單挑”美國乃至“全世界”,,實現了某種“平衡”。
設想一下,,如果美國加安理會共同這樣施壓其他任何一個朝鮮這樣規(guī)模的國家,,大概都能夠很容易把它壓服。但是朝鮮成了例外,。
根本原因在于,,對朝鮮施加的壓力并非都指向要求它棄核,半島無核化是一個口號,,圍繞它派生出來很多其他目標,,那些目標使得國際努力出現混亂,從而為朝鮮將核導活動堅持下去提供了空間,。
真正只想讓朝鮮棄核的,,大概首推中國。自朝核危機爆發(fā)以來,,兩次達成解決問題的協(xié)議,,但克林頓政府和小布什政府對執(zhí)行協(xié)議顯得有些三心二意,先后兩次毀掉了與朝鮮達成的協(xié)議,,雙方互指對方欺騙了自己,。之后朝美彼此再不信任對方,國際談判機制崩塌,。
美韓一直討厭朝鮮政權,,韓國還有在首爾主導下統(tǒng)一半島的目標,,希望通過施壓導致朝鮮內亂和現政權垮臺是對美韓揮之不去的誘惑。美韓“想得過多”,,會在不同的時間點上以各種方式顯現出來,。
平壤也會隨著核導技術進步“越想越多”。一開始平壤發(fā)展核導技術僅僅是為了狹義上的安全,,也就是阻止美韓對其實施顛覆行動,。所以在六方會談早期朝方對華盛頓提供明確的安全保障非常堅持。但是時至今日,,美國如果只保證不進攻朝鮮,,恐怕已經不能滿足平壤的要求了。平壤會要求與“核國家”相稱的國際權利和發(fā)展優(yōu)勢,。
平壤大概覺得,,“現實”已經改變,它手里已經擁有了核武器和被認為能夠威脅美國目標的導彈,,它的談判籌碼增加了,。
今天要求朝鮮主動放棄核武器和中遠程導彈,肯定意味著美國及其盟友要付出比20年前以及十多年前多得多的政治代價,。美韓習慣了對朝軍事施壓的簡單老套做法,,當時華盛頓就覺得換個思路在政治上“太昂貴了”,對朝經濟補償也“很虧”,。今天它會覺得更貴,。
美韓追求朝核問題對它們來說的“最好結局”,是它們成為“勝利者”,,在政治上“一毛不拔”,,經濟上也盡量少付出。很長時間里它們還試圖在解決朝核問題的過程中“摟草打兔子”,,比如加強美日韓三方軍事合作,,擴大美國全球反導系統(tǒng),削弱中國的地區(qū)影響力等等,。
朝核問題走到今天,,原來的東北亞可能已被永久地“攪亂了”。要形成一個新的穩(wěn)定狀態(tài),,各方恐怕都要承受一定損失,,共同為這十幾年的變局埋單。誰都不應再試圖做“最大贏家”,,各方應當以“止損”為基本思路,,不求最好,但求“不最壞”,,妥協(xié)必不可少,。
戰(zhàn)爭顯然是最壞情況,,局勢持續(xù)緊張則會拖累東北亞,也讓華盛頓下不來臺,。而無論朝鮮很難受,還是美國很難受,,整個地區(qū)都得陪著難受,。這當中任何一方從中漁利的空間都很小。所以各方都應回到半島無核化最初的起點,,已經折騰一路了,,心該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