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大清理,我們究竟該說點什么,?
前兩年,我總是擔(dān)心秋天的到來。不是秋天不美好,,而是一到板栗成熟的季節(jié),,我家旁邊的栗子攤就開張了。栗子攤擺在隔壁那座樓的樓道里,,炒栗子的鐵皮爐子幾乎就在屋檐下,,最糟糕的是,攤主用一個小喇叭終日循環(huán)播放叫賣的口號,,經(jīng)常把我吵到崩潰,。后來,大概是隔壁那座樓出現(xiàn)了消防安全問題,,樓道里的各種攤點被徹底清除,,叫賣栗子的聲音才終于停息下來。
十來年前,,我剛搬到這里居住的時候,,家門口那條街上有好多個燒烤攤。作為一個夜行動物,,我跟賣燒烤的小販混得很熟,,知道他們來自哪里,老家的生活狀況如何,。但我在享受露天燒烤的便利的同時,,心里也經(jīng)常很糾結(jié)。尤其是在空氣質(zhì)量糟糕的時候,,看著燒烤攤冒出的股股濃煙,,就覺得自己的每一次“光顧”都像是犯罪。雖然也很體恤攤販的生計,,但暗中也希望他們改行,。那時候,我經(jīng)常目睹他們和城管打游擊,,好在城管最終還是贏了,。走在沒有燒烤攤上的街道上,有時我會想起那對來自湖北的夫婦和他們的親戚,,但還是覺得,,沒有濃煙的街道比較美好。
城市生活藏著很多悖論,。便利與嘈雜,,廉價與危險,經(jīng)常是擰在一起的,。人們很容易習(xí)慣對自己有利的一面,,同時忽略對他人不利的另一面。比如,,習(xí)慣了叫外賣的人,,既不想知道也無從了解,,外賣小哥究竟住在什么地方、每個月掙多少錢,。只是在聽說他們遭到了不公正對待,,比如被扇耳光時,才會生出同情之心,。這是一種習(xí)見的,、來自日常的忽視與漠然,并沒有苛責(zé)的必要,。
發(fā)端于西紅門的那場大排查,、大清理、大整頓開始之后,,我聽到了很多同情的聲音,。團結(jié)湖參考的讀者群里也有很多爭論,甚至有人因為意見不合憤而退群,。能夠發(fā)出聲音的人,,其實大多數(shù)都不是住在地下室或群租房里的,他們?yōu)槭裁匆矔械讲粷M意呢,?有的人是對底層群體懷有真正的憐惜,,有的人是被個別編造的詞匯所撩撥,有的人是因為強烈的代入感,、從他人的境遇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煩惱,,還有的是來自所謂的中產(chǎn)階級恐懼。在這其中,,最響亮的聲音其實是來自某些蹭熱點的自媒體,,他們未必有什么道德立場,只是希望世界更嘈雜一點,,以便他們收割更多的流量,。但是,,一般人只是被奔淌的情懷所裹挾,,哪里來得及辨認(rèn)它們的成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