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隨后,,在貴州考察時又講了六個精準,即扶貧對象要精準,、項目安排要精準,、資金使用要精準、措施到位要精準,、因村派人要精準,、脫貧成效要精準。
精準扶貧,,對于北京而言,,還要千方百計地穩(wěn)定增加低收入戶的收入,盡快步入小康序列,。2016年,,北京市精準識別認定了低收入農(nóng)戶7.26萬戶,低收入村234個,。2017年,,全市低收入戶增收致富精準施策,通過產(chǎn)業(yè)扶持幫扶一批,、促進就業(yè)幫扶一批,、山區(qū)搬遷幫扶一批、生態(tài)建設幫扶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社會力量幫扶一批的六項精準幫扶政策,全市的低收入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0698元,,首次突破萬元,,同比增長19.4%,高于全市農(nóng)民平均水平10.7個百分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一個人也不能掉隊。具體到一村,、一戶,、一人,就必須要做到精準。精準,,就是要更好地解決好錢和政策用在誰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樣等問題,。精準與粗放是截然不同的,,對于貧困居民和低收入家庭而言的,就是要“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一方面,要底數(shù)精準,。精確識別是精準幫扶的前提,。通過有效、合規(guī)的程序,,把低收入家庭和貧困居民識別出來,,要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tài)管理,,開展到村入戶的貧困狀況調(diào)查和建檔立卡工作,建立低收入家庭和人口的信息系統(tǒng),,將幫扶對象的基本資料,、動態(tài)情況錄入到系統(tǒng),實施動態(tài)管理,。在保證精準到戶方面,,要真正做到“點對點”、“一對一”,。對低收入戶要實行一戶一本基礎臺賬,、一套幫扶措施,確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眾,、扶到群眾最需要扶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