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biāo)題:滿身“世界之最”三峽工程“一肚子委屈”,你怎么看,?
7月31日,,天氣:晴,下午暴雨,。坐標(biāo):湖北宜昌,。
長江上最美的一段,公認是在三峽,。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jié)的白帝城,,經(jīng)衢塘峽、巫峽,、西陵峽三段峽谷至湖北宜昌南津關(guān),,全長近200公里。下三峽真是一段“悠悠我心”的旅程,。
登船前,,腦補三峽美景當(dāng)如斯:兩岸高峰夾峙,江面狹窄曲折,,江中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又有奇峰疊巒,,明秀綺麗,,峽隨山勢,曲折蜿蜒……登船后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節(jié)奏是白天采訪,,夜間行船。濃重的夜色中,,江輪漂流而下,,兩岸的風(fēng)景還得靠感覺“捕捉”,。但在大江上那種恒長的漂泊感覺卻始終籠罩著我,久久不散,。
昨晚在重慶巫山一碼頭登船,,一覺醒來,船已靠泊宜昌碼頭,,真是“輕舟已過萬重山”了,。今天,我們將探訪全球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
·登壩
早上8點30分,,下船換車,直奔大壩,,大巴車一直開到壩頂中央,。憑欄遠眺,一片浩浩平湖,,眼前的三峽江深水闊,、波平浪靜。三伏天,,上游水量不大,,所以沒有看到泄洪的恢弘場面。遠處的低矮山腳下是新建的秭歸城,,嶄新的樓房依山傍江,,一層層地往山上鋪開。
在大壩的上游和下游,,還有10多座這樣的移民新城和上萬個農(nóng)村移民點,10多年來,,百余萬移民譜寫了一首千古不滅的奉獻之歌,。正是他們這場世界上史無前例的大遷居,才有了三峽工程的順利推進,。
大壩對面是一座屈原祠,。屈子也是長江三峽的資深移民,建葛洲壩那會兒就動遷了?,F(xiàn)在的屈原祠面朝大壩,,是一個面積達500畝的大型景區(qū),名曰“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區(qū)”,。
要描繪腳下這三峽大壩,,確實只有“壯觀”這個詞最合適。地質(zhì)學(xué)家研究,,大約在4000萬年前,,長江是兩條江,,一條向東流,一條向西流,,之間隔著一座巫山,。喜馬拉雅山的抬升使西去的長江無路可走,轉(zhuǎn)而向東,,沖出了一座三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