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許勤華,、李坤澤:“文明之問”的反思與重構
文明具有平等、包容,、開放的特點,,文明之間以合作而非競爭為主流。歷史的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的實踐都說明,,傲慢狹隘的文明觀不僅難以贏得其他文明的友誼和呼應,,更會阻礙自身文明的發(fā)展和進步。正是基于對文明本身特點和文明之間關系的精準把握,,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直接回應當今世界對于“文明”的疑問,給出中國方案,,贏得了世界范圍內(nèi)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響應,。這正是中國為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貢獻。
“文明”這一概念由來已久,早在《易經(jīng)》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的記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明”的概念也在不斷演進,,現(xiàn)代漢語的“文明”概念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于古代,。關于“文明”的定義眾說紛紜:在德國學者斯賓格勒所著《西方的沒落》一書中,“文明”(Zivilisation)更傾向于民族共性的外在特性,,與重視內(nèi)在特性的“文化”形成對比;法國歷史學家布羅代爾則將“文明”(Civilisation)定義為“文化財富的總和”;湯因比等西方學者也有著自己對于“文明”的理解,。
由于對“文明”概念的理解不同,對“文明”的分類也多有不同:很多西方學者將“文明”進行了二元劃分,,即“西方”和“東方”;另有學者雖然承認文明的多元性,,如斯賓格勒提出了“八個文化區(qū)域”,湯因比劃分了“28種文明類型”,,但他們?nèi)匀谎赜昧恕皷|西方”的分野方式,,并且常常夾雜了對于西方文明高于其他文明的先驗判斷。
現(xiàn)代學者如政治學家亨廷頓依據(jù)世界各地的宗教,、語言,、人種、文化等特征,,劃分出了8種主要的文明,,包括西方文明、中華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蘭文明,、東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并且一定程度上承認了西方文明的“普世價值”對其他文明而言并非“普世”,,但他的論述仍然落腳在非西方文明對西方文明的挑戰(zhàn)上,,認為西方文明與其他文明之間的關系最終難逃“文明沖突”的結果。這一文明觀仍有濃厚的“西方中心論”痕跡,,其對于非西方文明仍有明顯的,、根深蒂固的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