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于水,,逐于水,,戰(zhàn)于水
住在麻山深處的紫云縣貧困戶吳管付,家里過去的生活必需品——扁擔,如今成了“紀念品”,。
抖落灰塵,經(jīng)年磨損后的扁擔,,亮而滑,。“原來天沒亮就要去挑水,,最遠要走七八公里,?!闭f起挑水,陡峭難行的山路,,四五十斤的水桶,,摔倒后又返回挑水的畫面,似乎又在吳管付的眼前重現(xiàn),。
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大營鎮(zhèn)大營村不少民居樓頂都用于存蓄雨水(8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劉續(xù)攝
麻山,,山亂如麻,,水愁也如麻,“土如珍珠水如油”,。和吳管付一樣,,生活在麻山地區(qū)的人們,過去遇有紅白喜事,,兩支隊伍必須配齊:砍柴隊和挑水隊,;山里娃放學后的“家庭作業(yè)”也主要有兩樣:放羊、挑水,。
過不了水這一關,,貴州人就走不出十萬大山。近十年時間里,,水利建設攻堅會戰(zhàn),、小康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戰(zhàn)役”,干部群眾奔走于大山,、河流間,,找水源、建水庫,、鋪水管,,貴州吃水難的歷史正在改變。
“還是自來水方便喲,,我們不再挑水,,也不再吃‘望天水’過日子了?!眳枪芨洞蜷_門前的水龍頭,,清爽地洗了一把臉。
貴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大營鎮(zhèn)大營村不少民居樓頂都用于存蓄雨水(8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劉續(xù)攝
傍晚,陽光翻過山頂,照著吳管付家的兩層小樓,。樓上,,他為在城里上班、馬上要結婚的兒子準備好了婚房,。飲水機,、太陽能熱水器,城里家庭有的,,他也給兒子盡量配齊,。“我現(xiàn)在就等著哄孫子了,?!眳枪芨堆劾餄M是憧憬。
在麻山采訪期間,,記者收到畢節(jié)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一位駐村干部發(fā)來的照片,,照片拍攝于2019年7月。只見一個小女孩站在自家牲口圈舍邊,,手拿一根油管,,大口吮吸著從房頂上引下來的“望天水”。
拍攝這張照片的干部當時很揪心,,看到這張照片,,記者也很揪心。
于是,,從麻山到烏蒙山,,驅車約500公里,記者趕到這個名叫營寨村的小山村,。遠遠望去,,山隔水,水環(huán)山,,滔滔牛欄江從村子腳下流過,。但山有多高、水有多遠,,住在高山上的人,只能每天眼巴巴望著水卻吃不到水,。
女孩名叫張麗春,,今年7歲。她所住的寨子,,處在村子的最高處,,背靠大山,過去叫長梁子,全寨大多是苗族,。
穿行在寨子里,,家家戶戶的房檐上纏繞著水槽,水槽連接著水管,,水管伸進水窖,。一到下雨天,村民就把“望天水”接到水窖里吃,。今年,,村民都吃上了自來水。
走進張麗春家,,房頂上的水已干涸,,過去孩子吸水用的油管也被收了起來。媽媽王才珍憶起為水發(fā)愁的日子:半夜挑過水,、爬山背過水,、花錢買過水,過去每天最心焦的就是水,。
“我們家現(xiàn)在吃上自來水了,。”打開水龍頭,,張麗春笑盈盈地洗手,,水花濺在小手上,她覺得那和山上的花一樣好看,。
水袋子,,米袋子,錢袋子
村民在貴州省長順縣代化鎮(zhèn)代化社區(qū)打傍蔬菜基地內(nèi)工作(8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劉續(x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