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坡陡石頭多,,田少土多地皮??;雖有河流縱穿過,,山高水低夠不著,;風調雨順勉強過,,遇到災害困難多,。”這是貴州人曾經的真實生活寫照,。
走進石漠化嚴重的長順縣,,一眼望去,,滿山碧綠。過去這里的人們最頭疼的就是水,。2010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時,,本該山花爛漫的春天,卻干旱成了滿山枯黃的秋色,。一群群蜜蜂匍匐在巖縫旁吸水,,人們趕也趕不走。那一年的大旱,,讓很多經歷者終生難忘,。
長順縣代化鎮(zhèn)是貴州20個極貧鄉(xiāng)鎮(zhèn)之一,2014年之前,,這里沒有產業(yè),。“現在,,水庫建起來了,,自來水入戶了,5萬頭豬,、60萬斤魚,、8萬羽雞,代化成了貴陽市的菜園子,?!辨?zhèn)長王富強笑言,老代化走向了“現代化”,。
村民在貴州省長順縣代化鎮(zhèn)代化社區(qū)打傍蔬菜基地內工作(8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劉續(xù)攝
水對農業(yè)具有“一票否決權”,與水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長順縣水務局局長梁曉成對此體會深刻,。
長順山大谷深,,河流深切,建水庫難,,送水也難,。“沒有水,,就不要談什么產業(yè),。”梁曉成下定決心,,再難也要干,。由于供水距離長、揚程高,,難以保證管壓和末端水壓,,長順縣便依山就勢,、多建調水池,就像串珠子一樣,,一步步把水送到田間地頭,。
堅硬如石頭一樣的貧窮,被水滋潤出了綠色,。
村民在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草海鎮(zhèn)中海社區(qū)蔬菜基地里忙碌(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劉續(xù)攝
威寧縣是貴州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縣,,境內雖大小河流縱橫交錯,,但主要分布在縣境四周邊緣的低洼地帶。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江河看得著夠不著,,降雨時空分布不均,要么干死,,要么澇死,。”縣水務局副局長沈光全道出了威寧的無奈,。
攀懸崖,、穿溶洞、安設備,、修水池,、架水管,威寧縣用一級或多級提灌,,“連拉帶拽”硬生生把河水提到山上,。沈光全回憶,,最難的是四級提水,,揚程達800多米。今年春節(jié)剛過,,大家每天量過體溫,、戴著口罩,在山里,、村里,、地里忙碌。
近一年時間,,威寧縣水利投入8.2億元,,僅鋪設水管就達到5000公里,相當于威寧到北京一個來回的距離,。今年盡管干旱持續(xù)數月,,群眾飲水受影響不大,。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草海鎮(zhèn)中海社區(qū)蔬菜基地(8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劉續(x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