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22日,曹家麟(前排左一)作為199師政治部文工隊隊員,,跟隨部隊跨過鴨綠江前在橋頭合影。資料照片
1951年,抗美援朝戰(zhàn)爭正在進行,,看到一批又一批志愿軍戰(zhàn)士出國作戰(zhàn),15歲的我熱血沸騰,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上戰(zhàn)場去,保家衛(wèi)國!愿望很快實現(xiàn)了,我成了中國人民志愿軍67軍199師政治部文工隊的一名隊員,和戰(zhàn)友們來到朝鮮戰(zhàn)場,,一邊編演節(jié)目宣傳典型,,一邊隨時出動支援前線。
我在戰(zhàn)場上負了兩次傷,,還遇了好幾次險,,幸虧戰(zhàn)友保護才化險為夷,。戰(zhàn)爭結束后,我進入朝鮮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參謀學校學習,?;貒螅以絹碓剿寄钤浀膽?zhàn)友,,尤其是那些犧牲在朝鮮的戰(zhàn)友們,。有機會,一定要回去看他們,!
2000年,,作為志愿軍老戰(zhàn)士代表,我赴朝鮮參加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50周年活動,,2004年,、2009年又兩次赴朝,但都沒機會完成心愿,。2014年,,我終于找到了志愿軍烈士尋親服務團,聯(lián)系到不少志愿軍烈士后代,。原來,,他們很多人都想去朝鮮掃墓。于是,,在方方面面的幫助下,,我參與組織了三四次掃墓活動,為一些烈士后人找到了親人的墓碑,。
上甘嶺志愿軍烈士陵園有一位為志愿軍守陵的朝鮮人民軍老戰(zhàn)士,,叫金成浩。他從1954年起就一直守著陵園,,雖然一個漢字不識,,卻能叫出每座墓碑上的英烈名字。2018年,,我?guī)ш犎コr時專門去找他,,才知道他已經過世了。他的兒子,、兩個女兒拉著我們的手說:你們放心吧,,我們一定按照爸爸的囑托,看護好志愿軍陵園,。隨團的烈士后代很感動,,把隨身攜帶的拿得出手的物品都送給了他們。
2018年,,我來到朝鮮九峰里志愿軍烈士陵園掃墓,,得知了一個感人的故事——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8軍軍官張子豐在“三八線”附近駐扎,借住在朝鮮居民金玉蓮家,。有一天,12歲的金玉蓮突然發(fā)高燒,,張子豐連夜把她送到志愿軍醫(yī)院治病,,一直忙著照顧,直到她脫離危險,。之后,,這個朝鮮姑娘就管張子豐叫“張爸爸”。1953年7月的一次作戰(zhàn)中,,張子豐犧牲了,。金玉蓮每年都給他掃墓???0年了,,張子豐烈士的兒子張津得一直和金玉蓮家保持聯(lián)系。這次,,張津得隨團到了朝鮮,,終于見到了從未謀面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