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政場】
作者:郝鐵川(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院長,、教授)
世界近代以前的法治總體上屬于少數人立法,、維護少數人利益、少數人整治多數人的法治。近代以來,,人類逐漸認識到民主和法治密不可分,,立法需要人民多方參與,執(zhí)法需要人民予以監(jiān)督,,守法需要人民內心認同,,這樣才能形成良法善治的格局。
如今,,民主立法已成為一個世界性課題,。英國公眾參與立法主要通過兩個程序實現:調查程序和公眾咨詢程序。美國公眾參與立法的主要渠道是聽證制度,,除此還包括立法信息公開公告制度,、公眾立法倡議制度、通知評論制度,、議員與選民交流等,。上述做法雖然值得關注,但由于域外資本主義民主總體上沒有跳出“錢主”政治和促使民意碎片化的窠臼,,他們的立法難以避免被少數利益集團操縱的缺陷,。
資本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是個人主義,中國則是人民當家作主,、堅持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這就要求加強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依法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就要加強制度保障,,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fā)揮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的重要作用,,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切實防止出現域外民主實踐中“選舉時滿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現象,,實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等全過程民主,。為此,,我們一方面要借鑒域外民主立法的有益做法,同時更要立足國情,,創(chuàng)造中國特色的民主立法形式,,如懇談會、聽證會,、法律草案意見征詢,、公共立法項目征集等,而全國人大常委會創(chuàng)建的全國人大立法基層聯(lián)系點制度是其中突出的一道亮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