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早在3月份,,《紐約時報》寫了一篇關于中國健康碼的報道,幾乎是以描述洪水猛獸的筆觸,,揭露了“一種新型的對人身自由的鉗制”,。
△3月份《紐約時報》文章
然而,,幾個月后,,它就真香了。
許多國家都慢慢意識到,,要解封就必須要有一個有效的追蹤病毒接觸者的方法,。
而一個電子追蹤方法,堪稱居家隔離出門旅行的必備神器,。
可惜,,這真香之路有點坎坷。
譬如英國政府5月5日就以懷特島作為試點,,推出本國的新冠疫情追蹤軟件,。但數(shù)月過去,下載人數(shù)遲遲達不到期望,。專家認為類似App要實現(xiàn)強大的追蹤功能,需要超過40%的人口下載使用才能發(fā)揮作用,。
△5月初英國在懷特島試點上線的追蹤軟件
然而一直到10月2日,,英國衛(wèi)生部才宣布軟件下載量終于突破1400萬次,而英國的人口是6600多萬。
因為完全憑個人意愿選擇下載與否,,所以該軟件所發(fā)揮的作用打了巨大折扣。但一些后發(fā)國家選擇了新的技術路線,,比如以藍牙與加密技術為核心,也確實提高了對于個人隱私的保護水平,。
這是一個越來越精細的過程,國家之間是可以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像《紐約時報》那樣還不了解,就開始大肆批評?,F(xiàn)在回頭看像個笑話,。
跨國旅行寬嚴
一國在本土推廣追蹤軟件尚且如此困難,更不要說追蹤跨國流動的人員了,。因為有些國家的追蹤隔離規(guī)定實在是過于放水,,譬如英國新推出的“有錢就可以不用隔離14天”的入境新規(guī)。
12月3日,,英國交通部長在推特上發(fā)布稱“從12月5日凌晨4點開始,,如果你是為英國經濟帶來巨大貢獻的商務人士,就算不是來自豁免國家,,到達英國也不再需要隔離(14天),,這是為了我們的經濟和就業(yè)”。
△英國交通部長格蘭特·夏普斯(Grant Shapps)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