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再現(xiàn)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xiāng)第一片小學,走進廚房,、儲藏間,,察看學生餐營養(yǎng)搭配和食品安全。四年級的同學們正在上思政課,,看到總書記走進來,,齊聲向習爺爺問好??倳泴ν瑢W們說,,你們今天是小樹苗,,將來要長成參天大樹,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在你們身上實現(xiàn),。希望同學們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好好學習知識和本領,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關愛廣大基層教師,,落實好工資、社保,、醫(yī)療,、繼續(xù)培訓等各項政策。
9月17日上午,,湖南長沙,。在基層教育一線工作了近30年的常寧市塔山瑤族鄉(xiāng)中心小學副校長盤玖仁沒有想到,能有機會當面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工作,、提出“十四五”規(guī)劃建議,。
當天,正在湖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
總書記說:“昨天我去看了汝城縣文明瑤族鄉(xiāng)第一片小學,,學校里有教學樓、宿舍和食堂,,營養(yǎng)午餐是免費的,,孩子們很開朗,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基本解決了義務教育普及化的問題,,但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又突出出來?!奈濉瘯r期要著力解決這個問題,,要好好研究?!?/p>
羅霄山脈,,百丈嶺下,湘粵贛三省交界處,。陽光穿透云層,,灑向三位女紅軍和徐解秀老人的塑像,塑像無聲講述著“半條被子”魚水情深的故事,。不遠的地方,,就是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xiāng)第一片小學所在地。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勉勵學生們傳承紅色基因,,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關愛廣大基層教師,,落實好工資、社保,、醫(yī)療,、繼續(xù)培訓等各項政策。
關心和支持學校發(fā)展建設的人多了,,孩子們越來越陽光自信,,基層教師待遇保障推進得更扎實有力,老師們更幸福,、更有干勁了,。來到第一片小學,老師們笑容滿面,。
退休之年,,趕上了職稱評定的綠色通道
早晨7點整,嘹亮的號角聲響起,,寂靜的山村“醒”了過來,。這是第一片小學孩子們的起床號,也是朱向榮準備出門的提醒,。
幾十年來,,朱向榮幾乎每天都是這個時間出門,去學校上班,。在這里工作這么久,,學校已經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家里距離學校的直線距離不過幾百米,,但花甲之年的朱向榮每天都會特意繞著學校外圍多走上幾圈,,多看看學校的草木磚瓦,多聽聽孩子們的笑聲,、讀書聲,。
“學校建于1945年,起初是一片四合院,,新建后才有了現(xiàn)今的教學樓……”朱向榮介紹道,。
“從1980年開始在村里教書,一晃就是40年,。早些年工資不高,,主要靠老伴種田養(yǎng)殖貼補家用。學校老師少,,事情多,,也是老伴一個人在家忙前忙后,。”日子好起來,,是2014年,。那一年,工資每月上漲2000多元,。臨近退休,,扣除各項保險、住房公積金和職業(yè)年金后,,拿到手的工資已超過5000元,,這還不算各種津貼。朱向榮回憶:“教師的待遇越來越好,,這幾年發(fā)了年度績效獎,,一年比一年高!”
“還有更讓朱老師開心的嘞,!”從縣城趕來的汝城縣教育局辦公室主任周新華說:政府出臺了資深鄉(xiāng)村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政策,,在鄉(xiāng)村學校從教累計滿30年的男教師、滿25年的女教師,,且申報當年年底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2年,、申報時仍在鄉(xiāng)村學校任教,目前還是中級職稱,、符合評審條件標準的教師,,將直接認定為基層高級教師。
“退休之年,,趕上了職稱評定的綠色通道,。”朱向榮說,,“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學校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總書記對廣大基層教師特別關心,從工資到社保,、醫(yī)療等,,都關心到了,讓我心里暖暖的,!”
“十三五”以來,,鄉(xiāng)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受益教師數(shù)量不斷增加,,補助標準不斷提高,。截至2019年,全國有1012個非連片特困地區(qū)縣實施了鄉(xiāng)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廣大鄉(xiāng)村教師的獲得感,、幸福感增強了,。
培訓、成長,、進步,,有助于教學能力的提升和獲得心靈上的富足
這段時間,第一片小學校長朱細芬每天的安排都是滿滿的,。以前慢聲慢語的她,,連語速都快了許多。
“我們學校是一座鄉(xiāng)村學校,,規(guī)模不大,,教師數(shù)量不多,,習近平總書記來看望我們,,讓我們開心又激動!有了總書記的鼓勵,,我們更要下決心堅守在鄉(xiāng)村教師的崗位上,!”朱細芬告訴記者,總書記來過后,,關心學校的人多了,,給學校捐贈設備、設施的人多起來,,來結對子,、送溫暖的學校也越來越多。
2020年12月9日,,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qū)東郡小學的十幾位老師帶著100多名學生來到汝城,,與第一片小學的師生們開展交流教學活動。
活動一結束,,朱細芬就要往長沙趕,,參加第二天開班的湖南省第二屆鄉(xiāng)村優(yōu)秀青年教師培養(yǎng)研修班。
“期待很久了,,這是國培計劃2020年的項目”,,朱細芬指著培訓課表說,“想聽這門課,,關注美麗鄉(xiāng)村建設需要——辦適合鄉(xiāng)村孩子的教育,;還想聽這門課,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教育變革,;這門課也好,,聚焦教學質量——著力校本研修的教師隊伍建設……”
一說起去學習、上課,,這位已有十多年教齡的女校長,,有著熱切的期待,。
這樣的培訓,各地鄉(xiāng)村教師都會參加,。近年來,,通過教師培訓團隊研修、送教下鄉(xiāng),、訪名校培訓等方式,,鄉(xiāng)村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鄉(xiāng)村教師整體素質大幅提升,。
“對于年輕教師來說,,不僅需要物質條件的穩(wěn)定感,也需要個人成長的獲得感,?!敝旒毞彝蜻h處幾位今年剛入職的年輕老師,輕語道:“培訓,、成長,、進步,有助于教學能力的提升和獲得心靈上的富足,?!?/p>
有了安心工作、幸福生活的地方
對于李亞東和朱細芬夫婦來說,,第一片小學的一磚一瓦,,他們都傾注了感情。
夫妻倆剛從鄰校調來時,,學校只有4名教師,、1棟教學樓,旁邊的住宿樓還不通水,,電路也有問題,,只能下班后趕回原來工作的學校住。那邊條件也不好,,是在學校堆放書本雜物的雜物房里,。“剛工作那幾年,,條件更苦,,窗戶漏風,晚上睡的是幾根架子支起的木板,。不能洗澡,,上廁所只能跑出去很遠。”丈夫李亞東回憶,。
這幾年,,各地改善教師住房條件,落實教師住房公積金制度,,推進周轉房建設,,李亞東對此深有感觸。第一片小學,,條件一點點變好了,。校園校舍連續(xù)3年提質改造,原本高低不平的操場平整了,,宿舍樓通了水,、電,教室也有了直飲水,,樓內建了衛(wèi)生間,、裝了熱水器,如廁,、洗澡的問題逐漸解決,。如今,,一家3口住在學校宿舍,,“有了安心工作、幸福生活的地方,?!崩顏問|表示。
下午,,薄霧散開,,陽光暖暖的。孩子們在學校里跳起了民族竹竿舞,,伴隨著有節(jié)奏的竹竿敲擊聲,,記者走出第一片小學,耳邊縈繞著孩子們歡快的笑聲,,以及李亞東和朱細芬的一番話:
習近平總書記來的時候,,囑咐同學們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好好學習知識和本領,,這讓我們感覺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改變鄉(xiāng)村教育面貌,關鍵是老師,,老師們有了切實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才能引得進、干得好、留得下,,鄉(xiāng)村的教育才大有希望……
離開第一片小學,,再趕到200多公里外的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塔山瑤族鄉(xiāng)中心小學,山間寒意正濃,。
副校長盤玖仁回憶起2020年9月17日,,他參加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主持召開的基層代表座談會時的場景,心情仍十分激動:“我是土生土長的塔山人,,作為一名鄉(xiāng)村教師,,教書近30年了,見證了我們這里教育的進步變化,?!?/p>
2020年秋,學校的教學樓,、學生宿舍,、教師辦公樓上方都增加了雨棚,改變了以往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的境況,;教室里新裝了電子白板,可以聯(lián)網播放多媒體課件,。老師們說,,上課更方便了,同學們說,,課件更豐富了,。
盤玖仁說,這些變化的背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變化——“老師們的精神頭更足了,,對教書育人的理解更深入、信念更堅定了,!”
(人民日報記者杜若原趙婀娜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