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為西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奉獻著青春和智慧,。
隨著西藏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以往“分散式”的教育人才援藏模式不足以從根本上扭轉教育落后局面,,“組團式”教育援藏的決定,,開啟了教育援藏工作的新篇章,。
毛力提?滿蘇爾司長介紹,,無論從規(guī)模、組織,,還是經費投入,,“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都開創(chuàng)了很多第一次。一次性選派800名左右專任教師進藏支教,,并且工作時間持續(xù)三年,,同時400名教師出藏培訓,培訓一年,,在選派進藏支教歷史上,,這是第一次;從國家層面成建制地選派專任教師赴藏支教,,部署自上而下,,周密聯(lián)動組織,以直屬高校附屬中小學為示范,、援藏省市學校為主體,,選派數理化為主的緊缺學科教師,這是第一次,;對口支援省市和直屬高校從援藏經費中安排專門經費,,用于支持“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這也是第一次,。
我們共同期待的,,是推動西藏教育水平實現(xiàn)跨越式提升、革命性改變,。
責任意識:扎根雪域育桃李是人生的必選項
“從你的心中抽絲織成布帛,,仿佛你的愛者要來穿此衣裳,;
熱情地改造房屋,仿佛你的愛者要住在其中,;
溫存地播種,,歡樂地收刈,仿佛你的愛者要來吃這產物,;
用你自己靈魂的氣息,,來充滿你所制造的一切?!?/p>
也許,,這群可愛的人,,注定會選擇站在最高處講述最美的故事。
“他們業(yè)務精良、作風過硬,、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強,他們具備組織領導和綜合協(xié)調能力,,以及豐富的管理經驗,。最重要的是,他們始終對受援學校懷有一種欣賞的眼光和負責任的態(tài)度,?!泵μ崴鹃L說,“他們用一堂堂課,,一次次家訪,,一份份成績單,生動詮釋著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p>
高原缺氧和身體不適的困難,,需要馬上進入工作角色,進入教學管理一線,,承擔大量的教學管理任務,,教學伊始的不銜接不適應……對于志在“授人以漁”的援藏教師們來講,解決的辦法總會比問題多,。通過與受援學校師生廣泛座談交流,、與學生和家長交流、隨堂聽課等多種方式,,調整思路方法,,他們快速進入教學狀態(tài)。
同時,,“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教師們也深深認識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一定要有一個積累和逐步提高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
就這樣,,他們如工匠一樣執(zhí)著、一樣追求卓越,,日復一日地精心打造著“家門口的內地西藏班”,。
機遇意識:讓西藏成為援藏教師的第二個“家”
“我們出發(fā)前已做好了吃苦的思想準備,但到崗后感覺就像到了第二個‘家’”,,這是“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教師到崗后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無疑,“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是提高西藏自治區(qū)教育事業(yè)水平的重要平臺,,是一項惠及西藏各族干部群眾的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是“十三五”時期要緊緊抓住的重大機遇,。
西藏自治區(qū)對于這項工程重大意義的認識可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專門下發(fā)文件,,安排資金2億多元,,新建“組團式”援藏教師周轉房800多套,,建筑面積5.8萬多平方米,;受援學校制定詳細接待、安置方案,;家具,、家電、廚具和日常生活用品的配備,;完善各項激勵政策措施,,將援藏教育人才納入援藏干部人才管理范圍,建立績效考核評估機制……”說起西藏當地對“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的各項保障工作,,毛力提司長滔滔不絕地一一列舉,,“西藏自治區(qū)不遺余力地投入、精心全面地安排,,最大限度滿足援藏教師需求,,就是要努力形成推進‘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的強大合力,讓援藏教師能夠安心,、熱心,、舒心、精心從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