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馬曉兵,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tǒng)副總師,。主要參與和主導了我國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神舟十一號飛船的研制工作及載人航天任務的系統(tǒng)性工作,。
2016年出色完成了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總體設計工作,,設計完成了載人飛船與目標飛行器交會對接系統(tǒng)方案、交會對接飛行方案,,開展并完成了大量方案仿真工作,,為突破交會對接技術(shù)奠定了基礎。
多次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三部委授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者獎,,榮獲五院神舟六號飛船研制貢獻獎、五院總體部先進個人,、青年質(zhì)量放心崗等榮譽稱號,。
2016年在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是中國航天事業(yè)60年。從1956年10月8日起中國航天走過了輝煌一甲子,;這一年開始中國航天有了自己的紀念日——中國航天日,。
這一年,實踐十號,、高分三號,、“墨子號”、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長征五號、風云四號,、“碳衛(wèi)星”等等相繼成功升空,。
這一年對神舟十一號副總設計師馬曉兵來說同樣意義非凡……
剛畢業(yè)就參與設計神舟六號,不到三十歲就被任命為神舟八號飛船應急救生分系統(tǒng)主任設計師……十三年時間從一個航天新兵成長為航天將才,,馬曉兵可謂是許多人眼中的人生贏家,。但他卻說,未來航天事業(yè)還有許多要發(fā)展的地方,,他希望中國的航天事業(yè)能夠從追隨走向引領,,做出更多的世界首創(chuàng)。
耳濡目染結(jié)緣航天
央視網(wǎng)記者秦岳攝
十幾歲的年紀,,正是開始對世界有所認知的年紀,,馬曉兵也不例外。當時中國的載人航天項目剛剛啟動不久,,全國人民都在熱烈討論航天,,耳濡目染之下,探索宇宙成為他兒時心中的愿望,。再加上馬曉兵有個在航天一院工作的舅爺爺,,在馬曉兵的印象中舅爺爺帶著神秘,是家里乃至當?shù)氐尿湴潦撬麑W習的榜樣,。種種因素匯聚在一起,,航天,成為幼時馬曉兵心中的一個神圣的存在,。
后來,,馬曉兵勤奮讀書,成績優(yōu)異的他高考報志愿時在幾所航天院校之間徘徊,,在舅爺爺?shù)闹笇伦詈筮x擇了全國最早開設航天專業(yè)之一的西北工業(yè)大學航天學院,。
大學期間,馬曉兵始終記得舅爺爺給他描繪的航天藍圖和小時候?qū)τ钪娴哪欠菹蛲?。四年本科結(jié)束后,,他又堅毅的選擇去航天五院研究所讀研,,進行深造。2004年馬曉兵研究生畢業(yè),,成績優(yōu)異的馬曉兵被留在了航天五院工作,。剛剛步入工作崗位,他就開始負責神舟六號救生與總體設計的相關(guān)工作,。這對于沒有什么經(jīng)驗的馬曉兵而言,是一種挑戰(zhàn),,更是一種考驗,。馬曉兵沒有因為年輕沒有經(jīng)驗而自卑,也沒有因年輕有沖勁而浮躁,,從神舟六號到神舟十一號,,從航天新兵到航天將才,馬曉兵的航天之路走得越發(fā)的從容淡定,。
默默付出大放異彩
入行十三年,,馬曉兵經(jīng)歷了不少次火箭升空。但他無法像普通群眾一樣去欣賞如此壯闊的場景,,因為當火箭升空的過程中,,他正在盯著屏幕,緊張的調(diào)試數(shù)據(jù),。
2016年的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升空也不外如是,。從9月15日天宮二號發(fā)射升空以后,到神舟十一號發(fā)射升空再到神舟十一號順利返回地面馬曉兵率領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聯(lián)合飛控試驗隊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奮戰(zhàn)了兩個多月,。在他看來這只是完成了一個飛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