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北京樓市調(diào)控政策的密集出臺、層層加碼,10天9記大招放出讓一些人坐不住了,,以“樓市心理調(diào)查”為幌子,實則宣揚“搶著上車”,。這種所謂“心理調(diào)查”究竟是何心理,?
去年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明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令很多人記憶猶新,。對于房子,,一個“住”字和一個“炒”字,從兩端入手,,為樓市明確了發(fā)展方向,。北京作為在全國具有風向標意義的城市,落實中央這一決策,,必然需要更多明確有力的政策信號,。
從“住”的屬性而言,年初北京市的兩會上,,充分釋放出了讓老百姓“住有所居”的民生情懷,。在宏觀走向方面,強調(diào)2017年本市樓市調(diào)控目標是保持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從價格上做到“環(huán)比不增長”,,這五個字,可謂是立此存照,,無異于面向全體市民立下了“軍令狀”,。在具體操作方面,2017年本市將新建籌集各類保障房5萬套,,竣工6萬套,,通過自住型商品房、安置房等措施覆蓋越來越大的人群,,讓大家買得起以居住屬性為主的房子,。這一點,從2016年和2017年的計劃對比中就能夠一目了然,,以自住房為例,,2016年自住房和公租房籌集目標是至少6000套,而2017年僅自住房就抬升至1.5萬套,。
從“炒”的封堵而言,,不僅是經(jīng)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如果對大規(guī)模炒房炒地的投機不加以遏制,,擊鼓傳花式的樓市虛火將進一步旺盛,不僅超出居民承受能力,、威脅實體經(jīng)濟,,還阻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延緩產(chǎn)業(yè)轉(zhuǎn)移進程、降低人口流動意愿,。同時,,當努力奮斗還不如投機房產(chǎn),就可能樹立一種錯誤的導向和價值觀,。因此,,九記大招,招招打蛇七寸,,既指向金融,,包括二套房首付比例、認房又認貸,、最高貸款年限,,也指向購房資格,包括非京籍納稅5年變連續(xù)60個月,、離婚1年內(nèi)貸款買房算二套,、無收入大學生購房算二套,還指向亂相整治,,包括重拳整治違規(guī)“商改住”,、停辦異形房房屋登記、各中小學不得與房地產(chǎn)商合作辦學,。
對于房子而言,,廣大市民明白了“住”的屬性和對“炒”的封堵后,就不難發(fā)現(xiàn),,真正的“剛需”無需心理恐慌,,九記大招凸顯的是讓房地產(chǎn)更好的服務(wù)于人。需要恐慌的恰恰是那些大肆制造“最后一班車”聲勢的“心理調(diào)查”者,,因為,,他們所謂深度報道面目的背后,既有興風作浪的炒家們,,也有此地無銀的房地產(chǎn)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利益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