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正因如此,,許多車廠一改先前競爭態(tài)勢,,選擇合作,例如豐田,、本田,、三菱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則與中國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建立合資企業(yè),,先前媒體就有報道,豐田和廣汽正在合作推出電動汽車,,這樣廣汽得以使用豐田嚴格的品質控制,,并且豐田得以使用廣汽的低成本技術。
報道認為,,不過,,盡管有官方規(guī)定與車廠配合,但最重要的還是消費者買單,。目前,,電動車售價比傳統(tǒng)汽車貴的多,多半還是靠政府的補貼才有辦法推行,,例如超過400公里續(xù)航的電動汽車,,則可享有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不過,,到了2021年補貼政策就會退場,,屆時技術優(yōu)勢領先的車廠恐不受影響,但對技術門檻低的車企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據報道,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到2022年,,大陸將會售出250萬輛乘用電動車。
臺媒稱,,這背后更重要的是,,如今大陸選擇與美國走截然不同的道路。對全球汽車大廠來說,,未來大陸在汽車的政策主導地位,,將遠勝美國。
2017年,在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車展媒體預展上的本田純電動概念車,。(新華社)
> 進博會第二天,汽車館館主劉康在汽車館發(fā)現了一件有趣的東西,,這就是通用集團的Robo-Glove,。它是通用汽車公司(GM)和美國宇航局(NASA)合作研發(fā)的自動助力手套